Page 12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12

“田野”经验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择前者。总之,“田野”研究的内涵要旨是注重“现在时”和“在场感”,但
   是“田野”研究又不能只停留在对现场“白描”,而要进一步离开田野去
   进行反思与“深描”。
       单个案例研究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得它可以具体入微地深描和分析
   可观察的田野经验事实,展现其精彩的细部,特别是对于一项涉及事件较
   多的探索性研究来说,单个案研究的方法应当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我所研究的超级村庄,是一种结构十分复
   杂的非农社会经济结构,需要对于这一事物的全貌进行缜密的观察,发
   现其中一些过去未曾被注意和记录的事实,然后才有可能进行归纳、分
   析和比较。出于这种需要,我首先选择了单个案例调查的方法,希望通
   过对个别村庄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尽可能多地了解深层次的、本质性
   的东西。同时,由于研究目的是讨论中国农村的结构性变迁及城乡关
   系的变化,我选择了目前农村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进行调查。改革开
   放以来,这些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变动最为激
   烈,是研究农村变迁中首先受到关注的地区。
       案例位于深圳市保安区,基本具备了 20 世纪 90 年代超级村庄发
   展的典型特征。通过对它的研究,使我对超级村庄有了一个定性的认
   识,确定了它的基本特征,从中得出的认识和结论,被用来作为比较研
   究中设立假设的基础和依据,它所提供的调查资料本身,也已经被作为
   与其他几类村庄进行比较的材料(折晓叶, 1997 )。
       当然,单个案例任务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再来讨论单
   个案例研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虽然单个案例对于现象所做的解释工
   作,使它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对某些理论的讨论,甚至可以涉及分析的理
   论思路,但是,从中间机制即日常生活逻辑向理论的跨越,或曰从典型
   性的生活逻辑中提升理论特别是创新理论,尚不是单个案例研究的任
   务,而是需要通过多个个案比较研究才能达成。不过,这两种研究并不
   能相互替代,而是需要各司其职,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推进。
       对于这一点,我和合作者也是逐渐领悟的。初入田野时,的确没有这
   种自觉,以为定性研究只是讲出一个好故事,说明一个好道理,不能从比较
   的或证伪解释的角度讨论问题,比如就某种现象说现象,没有观察到或者
   干脆不讨论在什么条件下出现此种现象,而其他不同的现象在同一条件下
   为什么没有出现,或者它们会在什么条件下可能出现,等等。这的确如一

                                                            · 5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