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社会》2017年第6期
P. 44
涂尔干:道德本原与现代潮流
实的处境与机遇,进而从教育、政治、宗教、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入手,化
解和利用这些潮流的力量,促成健康的人心与社会状态。
当然,涂尔干的理想或许在法国也从未完全实现,更不用说今天的
中国,虽深深卷入现代的潮流,却不能全盘照搬别人的思想来理解自己
和未来。不过,既然涂尔干的著作能够打动我们,让我们觉得“这些思
想家的问 题 依 然 潜 藏 在 我 们 的 现 实 生 活 之 中,甚 至 变 得 更 加 亲 切”
( 渠敬东, 1999 : 47 ),那就说明,他所面对的那些困惑与苦痛也还和我们
在一起,他的思考和努力也将成为我们照亮自己道路的一盏灯。
一、自杀类型与社会的道德本原
(一)唯我主义自杀与失范自杀
对《自杀论》的许多读者来说,最先触动他们的文字,或许就是涂尔
干对唯我主义自杀和失范性自杀的描绘。涂尔干有关社会病态的界定
十分复杂,但读者很容易意识到这两类自杀者的病态。唯我主义者身
处虚无状态,他们活着,却缺乏自身存在的实感,抽象的理性思考只能
证明生活的虚假和无意义。失范者则总是想要更多,受无限欲望的驱
使去追求一个个目标,到手后却将它们丢掉。在精疲力竭的奔跑中,任
何失败 和 挫 折 都 可 能 引 发 愤 怒 和 厌 倦,驱 使 他 结 束 生 命 (涂尔干,
1996 )。不过,这两类精神上的病态,到底属于什么性质呢?
在涂尔干看来,他们都患上了“无限病”。“在前一种情况下,反思
的理智受了损伤,过度发展;在后一种情况下,感情过分激动并失去节
制。前者由于思想内向而缺乏目标,后者是激情不受限制而目标不定。
前者陷入了无限的梦想,后者陷入了无限的欲望”(涂尔干, 1996 : 310-
311 )。这样看来,唯我主义者似乎太过理智,而失范者则欲望太多。不
过,结合涂尔干的其他论述就能发现,这两种情况并非单方面过度,而
是一种失衡。唯我主义者极力发挥抽象的理智,想要把握自己和世界,
认识存在的意义,却处于“伤感的忧郁或伊壁鸠鲁式的冷漠”,缺乏真正
的感受与生命激情(涂尔干, 1996 : 306 )。波德莱尔( 2002 : 276 )诗意地
刻画了他们,“仿佛大雪埋住了冻僵的尸首,我从天上静观这圆圆的地
球”。失范者的激情则肆意奔放,不断寻求外在对象来满足自己,却没
有任何理智力量来节制(涂尔干, 2001 : 40-47 )。唯我主义者热情不
足,理智缺乏情感的根基来使思考的结果温暖实在;失范者的理智则完
· 3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