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5 - 《社会》2017年第6期
P. 215
社会· 2017 · 6
反腐败满意度和反腐败能力评价,并尽可能囊括个体和城市层面的控
制变量。
根据表 5 以列举实验为自变量对一系列因变量的影响分析可以发
现,腐败经历显著影响反腐败满意度和反腐败能力评价,但对腐败感知
的影响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腐败经历者比无腐败经历者对政府反
腐败工作的满意度和能力评价均更低,分别使二者 出 现 0.306 个 和
1.010 个单位的下降,这个影响幅度要强于直接测量的腐败经历。
其次,上文分析显示,公众在应答腐败感知类问题时存在较多缺失
值,即 20% — 30% 的受访人不愿意明确表明自己对不同机构腐败程度
的感知,这无疑会影响我们对腐败经历与腐败感知关系的估计。一个
合理怀疑是很多受访人因为问题敏感而隐藏自己的腐败感知,相应的
也更可能隐藏自己的腐败经历。考虑到腐败感知类问题采取 1 — 4 的
犔犻犽犲狉狋 量表来测量,因此,此处将缺失值赋值为中位取值,即,将 1 — 4
的取值范围转换为{ -2 , -1 , 0 , 1 , 2 }的取值,再利用因子分析对此系列
问题降维为变量“腐败感知”。表 6 呈现了缺失值处理后腐败经历对腐
败感知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无论采取直接测量还是列举实验,
腐败经历都对腐败感知有正向影响,即经历过腐败的人会感知更多腐
败,这与上文发现高度一致。
表 6 :腐败经历对腐败感知的影响(缺失值插补过的结果)
腐败感知
直接提问 列举实验
腐败经历 0.292 ( 0.054 ) 0.683 ( 0.206 )
性别(女性) 0.105 ( 0.036 ) 0.332 ( 0.083 )
年龄 -0.004 ( 0.002 ) -0.011 ( 0.003 )
受教育年限 -0.003 ( 0.006 ) -0.009 ( 0.010 )
党员身份(非党员) -0.150 ( 0.058 ) -0.097 ( 0.089 )
城市(乡村) 0.092 ( 0.042 ) 0.638 ( 0.160 )
人均年收入的对数 -0.000 ( 0.022 ) -0.028 ( 0.036 )
互联网使用 0.086 ( 0.051 ) -
线上获知涉腐信息 0.156 ( 0.065 ) 0.078 ( 0.101 )
人均 犌犇犘 的对数 -0.038 ( 0.033 ) -
互联网用户比例 0.005 ( 0.002 ) 0.004 ( 0.003 )
截距 0.156 ( 0.373 ) -0.119 ( 0.356 )
犖 3151 1592
犃犱 犼 犚狊 狇 狌犪狉犲犱 0.026
注: 1. 因变量腐败感知为六个变量的公因子。
2. 括号中为标准误; 狆 < 0.01 , 狆 < 0.05 , 狆 < 0.1 。
· 2 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