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社会》2017年第6期
P. 175
社会· 2017 · 6
级,也很可能是教育结果不平等的诱因之一。于学校而言,班级是实施
管理和运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于学生而言,班级是他们进
行社会互动、社会交往、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同龄群/同伴群体(吴康宁,
1994 ;谢维和, 1998 )。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学校内部班级特征与效
应的考察,探讨义务教育阶段的班级设置是否是目前教育不平等的一
个重要原因;如果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本研 究 将 使 用 “中 国 教 育 追 踪 调 查 ”( 犆犺犻狀犪 犈犱狌犮犪狋犻狅狀 犘犪狀犲犾
犛狌狉狏犲 狔2014 年基线调查数据,从影响个体教育期望的组织结构因素
)
和同伴群体理论出发,通过考察班级的组织设置和班级氛围对学生教
育期望的作用,探讨班级对教育不平等的可能影响。
对班级效应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校在学生教育获得过程中
具体的运作机制。众所周知,个体的教育获得可以直接影响其日后的职
业、收入与社会地位,是社会分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教育期望又是预
测个体教育获得最直接、最有效和最稳定的变量( 犚狅狋犺狅狀 , 犲狋犪犾. , 2011 )。 6
由此,教 育 期 望 可 以 通 过 教 育 获 得 而 最 终 作 用 于 社 会 分 层 ( 犛犲狑犲犾犾 ,
犲狋犪犾. , 1969 ),对教育期望的研究同时是对社会分层机制的研究。
另一方面,社会学对教育过程不平等的讨论一直停留在学校层面,
并聚焦于对学校基本特征的讨论,而未能深入到学校内部,揭示学校发
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因此也被称为是“黑箱”(马雷特等, 2004 )。这个
“黑箱”也体现在对教育期望的研究方面。本研究试图从学校内部的班
级设置入手揭开这个“黑箱”的部分运作机制。
本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班级”这类社会化组织( 狊狅犮犻犪犾犻狕犻狀 犵
狅狉 犵 犪狀犻狕犪狋犻狅狀 )影响其内部成员的机制和效果( 犕犲 狔 犲狉 , 1970 ),也可以更
清楚地展示学校通过内部组织设置影响学生教育期望、进而影响他们
教育获得的过程,以期未来的教育改革可以从改善学校内部的教育机
制入手改善整个社会的不平等状况。
二、作为组织和同伴群体的班级
个体的教育期望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受到学
6. 本文之所以选取教育期望作为因变量,也是因为难以发现一个可以用于全国比较的、直接
测量学生教育获得的变量。数据库中的学生成绩都是基于学校层次的测量,难以进行跨校、
跨地区的比较。
· 1 6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