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179
社会· 2017 · 5
能呈现他们的主位立场。研究发现,家庭成员拥有私财不能一般化地
判断为道德或者不道德,村民共同体对此有一套具体的评价标准,例如
私房钱怎么存、怎么花等。
(一)私房钱来源的道德性
私房钱的来源涉及私房钱怎么存的问题。从私房钱的来源来看,
一些白白获得的钱(如孝敬钱、压岁钱、红包)、过日子节省下来的生活
费、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成为私房钱,被许可的可能性更大,家庭成员对
这类私房钱的道德评价相对更积极,在特定情境下,这类私房钱甚至会
得到鼓励。
滋贺秀三( 2002 )曾指出,在传统中国,那些个人白白获得的钱可以
是个人财产,由个人掌管。这在当下的宽源依然如此。例如,被访者献
秋将女儿给自己的钱留着玩牌,对此,他本人十分坦然,家人也没觉得
有什么不妥。
问:献秋,你玩十点半(注:一种纸牌游戏)的钱是谁给你的?
献秋答:是二姐给的(注:献秋的二女儿)。
问:二姐给你的钱,你不上交给你妻子啊?
献秋答:二姐给我玩的钱,不需要上交。
献秋的妻子答:二姐给他玩的。
即使不是像献秋这样有子女专门给娱乐的钱,老年人将子女给的
孝敬钱或者将自己的生活费节省下来存为私房钱,用来玩牌,通常也不
会引起家人的反对。
“我婆婆喜欢玩小牌,她口袋里有些钱,像私房钱一样,她
那个钱是生活费节省下来的。”(五凤)
“现在儿子女儿都有钱了,给你钱,肯定吃不完,剩下的钱
当然存着,玩小牌,防老。”(勇妈)
将白白获得的钱、日常节省的钱存为私房钱更能够被接受,因为将
这类钱存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是从共同财产或者特定用途的
钱财中“谋”下来的。这一认知在被访者中极为普遍。
“你一个月挣八千,上交七千,剩一千留作公交费、香烟费
之类的,你剩多少钱是你的事情,你存起来,老婆一般也不会
管,这是你自己剩下来的钱,你主动上交当然好,不上交也没
关系,不会为这个吵嘴,这都是明的。”(远春)
· 1 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