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76
乡城流动与儿童认知发展
家,个体家庭出身与最终社会经济地位间的关联强度虽有差异,但关联
模式却具有相似性:呈现出代际继承性与短距离流动的主导特征( 犎狅狌狋
犪狀犱犇犻犘狉犲狋犲 , 2006 )。换言之,在一个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工业化社会
中,或者说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统治秩序中,社会阶层的再生产是代际流
动中更为明显的色彩,即使面对重要的社会变迁冲击,对优势与劣势阶
层相对位置的改变也是有限的。
对留守儿童而言,父母外出引发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监护人更换往
往是一项重大的生活变迁;相比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则面临着截然不同
的生活变迁的冲击———制度、社区、学校环境的变化,同伴群体的变换及
可能的入学、就医、社会保障方面的歧视与困难等。这些因乡城流动而
引发的生活变迁无疑会深刻地影响儿童的成长和认知发展。然而,这种
影响对其阶层地位的改变是否有实质意义,或者说,映射于不同阶层儿
童的认知水平差异是否会因农村人口迁移流动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参照 犉犑犎 假设与假设 2 ,本文提出认知发展的阶层限制假设,即:
假设 3 :受到自身社会阶层条件的限制,儿童的乡城流动对其认知
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流动儿童的认知水平整体上仍低于城市儿童。
这意味着,虽然跟随父母的乡城流动有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但整
体上看,流动所带来的各类“认知收益”可能是有限的。
四、数据、变量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
“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研究”是清华大学李强、刘精明教授主持
实施的一项大型综合性抽样调查,也是一个全国性的关于中国内部迁
移对儿童成长发展影响的系统研究课题。调查运用多阶段分层方案,
以 犘犘犛 抽样方法,于 2012 年在中国大陆(除青海、西藏和海南) 28 个省
级行政单位 147 个区县中抽取 500 个村居,之后采用“地图抽样法”从
村居内抽取家庭户,最后以 犽犻狊犺 表法抽取一位家庭 成员 作为调查 对
象。同时,该家庭户中所有 0-15 岁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也作为调查
对象。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其中的主要看护人问卷与儿童学习能
力测验。“能力测验”的 3-12 岁部分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主持
设计, 13-15 岁部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李唯君教授参照 犘犐犛犃 测验、
美国收入追踪调查中儿童模块的认知量表等编制。全部测量工具适用
· 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