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208

“深耕者”与“鼓动家”:论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中的“农运派”


       2013犪 : 2 )
       而在彭湃组织海丰总农会时,更是将“本合群之天职、互助之精神”
   写进了临时简章(参见彭湃, 2013 犵           )。不仅如此,彭湃还在《告同胞》一
   文中提出了“破坏法律”、“破坏政府”、“破坏私有财产”乃至“破坏国家”
   等社会革命口号(参见彭湃, 2013犫 )。容应萸( 2007 : 513 )曾明确指出,
   《告同胞》一文“提出的显然是社会主义,更确切地说,是无政府工联主
   义的观点”。
       尽管彭湃也说自己后来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了一个马克思
   主义者,但是无政府主义思想对彭湃早期的革命理念与实践都产生了
   一定程度的影响。彭湃强调彻底进行社会革命,同时更是深入到农村
   中进行直接的宣传动员。在宣传动员中,彭湃侧重以各种宣传鼓动方
   式激发农民对于自身“苦难”及其来源的认知,进而以组织农民协会的
   方式来促成农民之间的“互助”。无论是在思想上抑或是在行动上,彭
   湃早期的革命实践都有着较强的无政府主义色彩。
       (三)青年团里的践行者
       上文已经提到,彭湃从一个“深信无政府主义”的革命者渐渐转变
   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彭湃一直没
   有停止其农民运动的实践,并从 1922 年 6 月下旬开始深入农村,直接
   从事农民的发动。彭湃这样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风格,实际上也和他
   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有关。
       彭湃于 1918 年 9 月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的政治经
   济科学习。他所就读的政治经济学专门学部实际上与大学部不同,乃
   是一个夜读班,它为学生提供更实际的理论知识,保证学生毕业后能马
   上找到工作,如在政府机关或工业部门里任职(容应萸, 2007 )。因此,
   早稻田大学专门部的政治经济科更强调学生的实务能力而非纯粹的理
   论教学,而彭湃在留学期间也是更多地将时间投入到了各种社会运动
   中。
           彭湃在学业上的成就并不显著……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
       参与中日激进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功课上。(容应萸, 2007 : 508 )
       不仅如此,早稻田大学的“建设者同盟”作为涵盖了无政府工联主
   义、苏联共产主义和英国社会民主主义在内多种社会主义思潮的组织,
   同时还通过演说会、群众大会、巡回演讲、出版宣传小册子及正式刊物

                                                          · 2 0 1 ·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