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30

教育的同型婚姻与中国社会的家庭工资收入不平等: 1996 — 2012

       模拟 犱 和 犲 分别控制了户口和省份,泰尔指数大幅增长,说明中国
   家庭工资收入的情况在城乡之间和地域之间差别很大,总的不平等有
   很大一部分可以分解为城乡之间与地域之间的不平等。
       模拟 犳 是控制了年龄、户口和省份三个变量后加入受教育程度对
   泰尔指数分布及其均值的影响。与模拟 犲 相比,这一增幅也就是控制
   了若干合理变量之后,夫妻教育的联合分布给家庭工资收入不平等带
   来的净影响。
       比较 犔犎犛犆1996 和 犆犌犛犛2012 这 两 个 数 据 不 同 模 拟 的 结 果 可 以
   发现:
       首先,与 犔犎犛犆1996 相比, 犆犌犛犛2012 中社会总的家庭工资收入不
   平等程度较高,而且与各自的完全随机模型相比, 犆犌犛犛2012 在各种维
   度上的匹配对不平等的影响幅度较大。
       其次,各类变量在不同年份对不平等的影响性质差不多。与完全
   随机匹配相比,本文考察的各个维度上的匹配都对家庭工资收入不平
   等有正向的影响。其中,城乡和地域的影响较大,这与此前研究的发现
   相一致( 犡犻犲犪狀犱犣犺狅狌2014 )。
       第三,很明显的是,与 犔犎犛犆1996 相比,受教育程度上的匹配对不
   平等的影响在 犆犌犛犛2012 中大幅提高。在 犔犎犛犆1996 中,受教育程度
   的影响与“年龄 + 户口”差不多;而在 犆犌犛犛2012 中,其影响上升了一个
   台阶,超过了“年龄 + 户口”的影响程度。不论是考虑绝对值还是与完
   全随机模拟相比,这一增幅都引入注目;不论是仅仅考虑主效应还是在
   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受教育程度这一维度上的匹配都加剧了不平等。
       最后,研究发现组内不平等数值比较大而且比较稳定,这说明中国
   的家庭工资收入不平等按照目前的教育分组,主要是由组内的工资收
   入异质性推动的,也就是说是由相同教育程度对应的工资回报的差异
   推动的。这个差异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已经纳入本文模型的年龄、户
   口和省份等控制变量的作用以及没有纳入控制的其他变量的作用;二
   是由于对教育层级的划分不够细,不足以反映教育在婚姻和就业市场
   上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例如,婚姻和就业市场可能会有效地对大学本
   科中的不同情况进行细分,例如非重点大学的个体不被考虑作为结婚
   对象或不会被录用,本研究的划分方式未能有效地捕捉到这一实际存
   在的异质性。但是划分过细可能会高估教育同型婚姻的效果,而且调

                                                          · 1 2 3 ·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