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31

社会· 2017 · 3

   查数据也不支持过度细化。本研究认为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出发,目前
   的 7 级划分是比较合理的,当然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比较组间不平等和总不平等的增幅还可以发现,组间不平等变化
   较大,而且组间不平等的增幅与总不平等相比更大。也就是说夫妻教
   育的不同组合内部不平等情况比较稳定,受前述变量的影响小;而不同
   组合之间的收入差距受前述变量的影响较大。由于本文是按照教育组
   合进行分组的,加入教育变量的效果在意料之中。如果户口与省份对
   不平等的影响与教育是独立的,应该观察到仅控制户口与省份的模拟
   其组间不平等与完全随机模型相差不多。这说明三个变量之间是彼此
   联系的。
       总之,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下,教育同型婚姻导致
   社会整体的家庭工资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而且教育同型婚姻的这一
   效应有增强的趋势,即使控制了一些重要变量之后仍然如此。
       为了检验研究的稳健性,本文参照以往研究,把样本局限为具有双
   城镇户口的双收入家庭,重复前面的主要分析。为了让加权更具可比
   性,比照符合条件的 犆犌犛犛2012 的数据情况,把 犔犎犛犆1996 数据的加权
   倍数调整为 312 ,扩展后取整,得到两个大小接近的样本。计算结果如
   表 7 所示:

              表 7 :线线相关模型交互项系数(教育水平相似程度)
                                比数比         模型系数          标准误
   夫妻教育水平相似程度( 犔犎犛犆1996 )       1.615       0.480      0.003
   夫妻教育水平相似程度( 犆犌犛犛2012 )       2.525       0.926      0.004
     注:  表示系数在 狆 < 0.001 的标准下显著。

      就 犔犎犛犆1996 而言,教育相似程度略有下降;就 犆犌犛犛2012 而言,
   教育的相似程度略有上升。两个变化的幅度都很小,但也验证了上文
   发现的变化趋势。工资收入的相关程度可参照上文,几乎没什么变化。
       再来观察置换检验的结果,如图 2 所示。结果显示不平等水平总
   体有明显下降,各变量的影响改变不大,但是绝对值下降了一定的幅
   度,而由于基数变小,相对影响反而略有增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户
   口”变量加入之后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说明置换检验的框架对该
   变量的控制是有效的,此前在这一维度上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很大程度
   上是城乡家庭的差别。附上稳健性分析的结果数据,如表 8 所示。

    · 1 2 4 ·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