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72

传统的变革与个体的重构:鲁滨逊的出走、改造与重返


       与斯塔尔相比,亨特更反对诺瓦克对笛福的现实主义研究,而投入
   神学疏证之中。在他看来,鲁滨逊就是《天路历程》里的基督徒,漫无目
   的地在未知的海上游荡,最终成为跨越山脉,到达乐土的圣徒。而笛
   福,与班扬一样,是推崇回归原教旨的传教者,看到国教教会越走越远,
   而强调必须重返《圣经》的原则。
       然而,《鲁滨逊·克鲁索》愈被视作宗教经典,神学愈被作为独立的
   范畴区别出来,因瓦特所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愈被忽略掉,笛福对
   传统的利用及其变革方式也随之而受到遮蔽。因为笛福探究的不是纯
   粹的神学,而是如何在新的人格、自然和上帝的基础上,确立一般的社
   会道德秩序。
       与霍布斯一样,笛福看到了现代个体的抽象自由所导致的社会的无限
   危机。但不同于霍布斯,他并没有诉诸庞大的利维坦,去治理现代人心的
   疾病,因为他看到,形式化的国家传统并不能安顿人心,法律沉默之处,人
   们仅仅着眼于私人利益,仍然无法过一种自然的社会生活。换言之,纯粹
   个体化的人格只有转变成道德人格,才能结合而成真正的自然社会。笛福
   在传统资源中寻找可以使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有所安定的精神内核,形成他
   的自然社会和神意论,为自由政治奠定可靠的社会伦理基础。
       而本文就是试图从个体与神意的关联入手,重新回到社会伦理的讨
   论上去,来理解现代个体的道德意涵及其安顿方式。中国传统是要在人
   与天之间建立一种自然—形而上学式的关联,以作为道德与政治的基
   础。如果这个基础缺失掉了,用一种功利主义或抽象自由的方式去理解
   个体,一切将变得格外危险。当前,在强烈个体性的条件下,如何借助自
   己的传统资源,重新寻找到个体与整体之间关联的办法,是我们在现代
   化的过程中绕不开的问题。理解笛福及其对传统资源的利用,不仅有助
   于我们理解英国及现代个体主义的真正意涵,而且对我们重新回到中国
   个体问题兴起的语境中探索中国社会的路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笛福及他的时代

       著名传记家约翰·摩尔( 犕狅狅狉犲 , 1958 : 2 )将笛福称作“生于伦敦
   旧城墙内的第一位现代人( 狋犺犲犳犻狉狊狋犿狅犱犲狉狀犿犪狀 )”,其意并不只是指笛
   福幼年目睹旧伦敦城毁于一场大火,而更多地针对笛福及其作品所透
   露出的现代的精神气质。

                                                           · 6 5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