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社会》2016年第6期
P. 184

失意感对行为倾向的影响作用探讨


   成了背景与事件(具体行为)的关系,这与预测关系具有明显区别:预测
   关系是在变量之间建立数学关系,根据变量 犃 预测变量 犅 。背景则是
   一种相对不变的状态,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可能从不变的因素中去寻找,
   根据相对不变的东西去预测变动的东西,也就是根据常量去预测变量,
   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根据心理基础去预测具体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心理基础并不直接导致具体攻击行为,它的作用只是强化具体事件与
   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原先不易导致攻击行为的具体事件变得容易
   触发攻击行为。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将攻击倾向的蔓延状况看
   做攻击行为的心理基础。
       将视角转向心理基础,自然会追问攻击倾是否会变得普遍。本研
   究只是证明失意感与攻击倾向之间存在关系,没有涉及攻击倾向的蔓
   延。但作为一种心理成分,攻击倾向的演变特点应值得警惕:一是攻击
   倾向在个体身上同样存在从不稳定趋向稳定的特点;二是伴随着攻击
   倾向的稳定化,“恶性”程度也会趋强;三是攻击的对象从当事者扩散到
   无辜者,进而以社会为对象。攻击倾向若如此演变,在此背景下,可以
   推测原本不一定会引发事端的因素变得容易引发事端,事端容易被激
   化,原本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容易演化为大问题,恶性事件增多。
       这些特点只说明攻击倾向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说明个体
   行为会演变为集体行为,个体行为的蔓延也只是众多的个体行为,而不
   是集体行为。集体行为的关键在于将个体连接起来。如果攻击倾向蔓
   延,就意味着个体心理现象向社会心理现象转化,这样便可从三个方面
   看待个体特征与群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一是攻击倾向强的人很可能成
   为集体行为的潜在参与者;二是相似的失意感和攻击倾向等心理特征
   容易成为个体之间相互情绪感染的基础,从而将个体连接起来;三是这
   些相似特征也容易成为动员的基础,降低了集体行为的动员难度。因
   此,在这些基础上,个体事件容易触发集体事件,提高了集体行为的发
   生概率。
       第二,在心理因素建构下,沉默与攻击两种倾向成为一对心理同构
   体,攻击倾向的增强伴随着沉默倾向的增强。由此,自然会追问:沉默
   倾向是否会转化为攻击倾向?如果会转化,则沉默倾向同样也是群体
   行为的心理基础;如果不会转化,是否意味着沉默倾向是无关紧要的?
       我们没有依据能够证明两种倾向会转化。有沉默倾向的人可能会

                                                          · 1 7 7 ·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