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47

社会· 2016 · 5

   的影响因素纳入互动论框架,并以网络结构形态为切入点,对组织内信
   任关系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可以达成上述研究目标。具体而言,本文
   参考和借鉴费孝通“差序格局”及后继研究者进一步发展的理论,运用
   圈子理论( 狌犪狀狓犻犮犻狉犮犾犲狋犺犲狅狉 狔    )对田园茶叶公司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变
            犵
   过程进行研究,从而为集体离职提供一种机制性解释。
       自“差序格局”提出以来,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华人的人际互动模式
   的推进研究。差序格局指“以己为中心,像石头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
   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是团体中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
   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种富于
   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为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
   义,而是自我主义……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 1998 : 26-28 )。差序格
   局具有三个特点: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亲疏和等级区分的伦理模
   式、配置社会稀缺资源模式(卜长莉, 2003 )。华人依据对方在以己为中
   心的网络结构中位置的不同而给予对方不等的信任,是一种有等差、有
   约束机制的关系信任(翟学伟, 2003 , 2014 )。
       圈子理论是华人关系研究的最新理论进展。费孝通论及的“圈子”
   是差序格局的具体呈现形式,其构成及划分依据在黄光国关于情感—
                                                       ,
                                  ,
   混合—工具性 关 系 的 区 分 ( 犎狑犪狀 犵 1987 )、杨 国 枢 ( 犢犪狀 犵 1995 )的 家
   人—熟人—生人三分研究中得到发展,对“序”的纵向、刚性的尊卑上下
   等级差异解读(阎云翔, 2006 )及其“个人组织化”过程带来的公共领域
   的“卡里斯玛”性质和“公”“私”矛盾(张江华, 2010 )强调了“差序格局”
   的立体结构性和扩展性,“圈子”( 狌犪狀狓犻犮犻狉犮犾犲 )研究则将这一研究领
                                犵
   域推进到新阶段。作为网络结构的一种类型,圈子是“一个相对封闭的
   和小规模的行动集,其内部成员进行着强烈的情感交换和工具交换。
   它是一 个 从 个 人 自 我 中 心 网 发 展 而 来 的 非 正 式 团 体”(罗 家 德 等,
   2013 )。圈子现象广泛存在于华人社会中(费孝通, 1998 ;梁钧平, 1998 ,
   1999 ;许惠龙、梁钧平, 2007 ;罗家德、叶勇助, 2007 : 83 ;蔡宁伟, 2008 ),
   既表明中国人擅长抱团、善于把握机会,也为腐败和寻租提供了生存的
   土壤。
       圈子研究不仅区分了圈内( 犻狀 犵 狉狅狌 狆         )和圈外( 狅狌狋 犵 狉狅狌 狆 )成员、圈
   子内核( 犮狅狉犲 )和外围( 犲狉犻 狆 犺犲狉犪犾 )成员,概括了按特殊信任建立与维持
                      狆
    · 4 0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