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199
社会· 2016 · 4
料的农业基地。这样,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农业从业者和体力劳动者
的需求就会更大,所以我们提出以下两个研究假设:
“阶层壁垒假设”:父代为体力劳动者/农业工作者的人很难向上流
动到其他部门。
“后生世代无产化假设”:相较于较早出生的世代,后生世代更有可
能被无产化。
其次,由于总督府不允许台湾地区的本土资本独立开办企业,只能
与日本资本联合开办,这样无疑会导致大多数台湾本土上层与中层阶
级被收编或破产,而农地作为一种家庭可传递的资源,加之深受儒家家
户文化影响,中上层阶级可能会将农地资源再分配给后代,以维续后代
生存。这样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人口从上层回流到底层的现象。
“ 再农业化假设”:较高阶级户长后代会回流到底层阶级,即被“再
农业化”。
三、数据来源与阶级分类
本文的数据来源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历史人口研究计划”所建
立的“日据时期户籍数据库”(以下简称“数据库”), 1905 年台湾总督府
建立全台户口数据,从 1920 年到 1940 年,每隔五年举行一次户口普查
(也称“国势调查”),留下大批完整档案(林宗弘、曾惠君, 2014 ),但未成
为学术研究工具,直到武雅士( 犃狉狋犺狌狉犘.犠狅犾犳 )与庄英章的一系列研究
成果的出现才引起学术界注意。 2003 年,在“中央研究院”支持下,海
内外十余位学者开展历史人口研究计划,挑选人类学者深入研究的地
点,作为收集与整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户籍数据的抽样依据,陆续将台
湾地区各地户籍数据数据化。我们申请到以下 12 个地点的数据,包括
台北州的大稻埕和入船,新竹州的竹北、北埔、峨眉和关西,台中州的大
甲、神冈、鹿港和竹山,高雄州的九如和东港,共约 18700 余户。除了
职业信息,数据库还提供前任与现任户长的出生年份、前后任户长性别
与族群身份[祖籍为福建人、广东人(多数为客家人)、平埔族或“蕃人”
亦即高山族等],现任户长排行与兄弟姐妹人数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厘
清影响台湾地区民众阶级流动的家庭因素。
当然,数据库的抽样原则与职业数据仍有一些缺点。首先,数据库
所抽取的 12 个地点并非全台湾地区各级行政区的分层随机抽样,而是
· 1 9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