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0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230
多代流动效应:来自中国的证据
父代职业以父亲最近一份职业来测量。理论上父代职业地位最好
选择父母职业地位更高的一方作为变量纳入分析中,以及被访者初次入
职前父母的职业阶层作为参照对象,但是 犆犔犇犛2012 只对父亲的出身、
职业史进行了询问,父亲职业史中只有初职和现职(或最后一份职业)的
缺失值是最少的,中间多次职业转换过程的回答缺失值过多,考虑到数
据质量和样本的完整性,同时受访者参加工作时父代也已到中年,职业
已经相对稳定,用现职或最后一份职业来测量的误差不会太大。 犆犔犇犛
2012 只询问了受访者爷爷最后的职业类型,虽然国外的多代流动研究中
涉及祖母和外祖父母的职业,但正如学者指出,中国社会仍是一个父系
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犆犺狌犪狀犱犢狌 , 2010 ),因此,本文以被访者祖父的最后
职业阶层来测量祖代的职业地位。剔除从未工作以及三代人相关变量
有缺失的样本,最后进入分析的有效样本共计 4495 个。
(二)分析策略
1. 职业结构与分类
分析社会分层与代际流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社会分层的结构
进行划分,即对占据不同职业位置的劳动力进行阶层划分。关于职业
与社会分层结构有两种基本的理论视角:等级论和阶层论。职业等级
论关注的是对资源的占有量和社会声望的高低;职业阶层论关注的是
职业过程中的权力,这种权力表现为对生产资料、组织权威和专业技能
的占有(李路路、朱斌, 2015 )。本文使用的分析视角是职业阶层视角,
之所以使用这一视角是因为中国经历了经济改革和转型,以资源和社
会声望为基础的职业等级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同一
职业可能归属于不同的阶层,不具有可比性;而以权力关系为核心的阶
层结构相对稳定,不同时期的同一职业更具有可比性,适合长时段的代
际流动分析。
在职业阶层分类体系的研究和具体运用中,戈德索普等人以雇佣关
系、权威、技能和部门作为潜在的分类标准,把职业分成 9 大类(转引自
犈狉犻犽狊狅狀 , 犲狋犪犾. , 1979 );也有学者将职业阶层分为四大类:专业和管理
层、技术非体力职业层、技术体力职业层与非技术体力职业层( 犆犺犪狀犪狀犱
犅狅犾犻狏犲狉 , 2013 );李路路和朱斌( 2015 )在分析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模式中
把职业阶层划分为五类和三类:五类分别是管理者阶层、专业技术阶层、
一般非体力劳动阶层、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三类则把前后两类分别合
· 2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