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225
社会· 2016 · 3
应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应该能在亚洲社会被证实( 犣犲狀 犵 犪狀犱犡犻犲 , 2014 )。
中国无疑是一个扩大家庭或者扩大家庭成员间互相支持占主要地
位的社会( 犆犺狌犪狀犱犢狌 , 2010 ),祖代对孙代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然而,
目前中国的代际流动研究无法绕开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经历了从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一制度变迁或
社会转型对社会流动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学者从社会转型的角
度对 代 际 流 动 的 模 式 和 机 制 进 行 了 诸 多 讨 论 (李 路 路, 2003 , 2006 ;
李春玲, 2005 ;高勇, 2009 ;李煜, 2009 ;李路路、朱斌, 2015 ),但他们的讨论
主要是在两代人之间,缺乏多代流动的视角。基于此,本文从多代流动
的角度重新探讨转型背景下中国的代际流动问题,检验当下中国的代际
流动是否存在多代效应。本文利用 2012 年的中国劳动力调查数据对上
述观点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祖代对孙代初职获得的影响主要存在于
“ 80 后”“ 90 后”这两个年龄段出生的人群, 1 而对于之前出生的人群并无
显著影响,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效应已从两代之间扩展到三代之间。
二、文献回顾
目前代际流动的领域中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基于两代人:父母和孩
子。与此相比,只有少量的研究探索三代及以上家庭的代际流动模式
( 犚犻犱 犵 犲 , 1973 ; 犌狅 狔 犱犲狉犪狀犱犆狌狉狋犻狊 , 1977 ; 犅犲犮犽 , 1983 ; 犇犲狀犺犪犿 犪狀犱犛犿犻狋犺 ,
1989 ; 犠犪狉狉犲狀犪狀犱犎犪狌狊犲狉 , 1997 ; 犈狉狅犾犪犪狀犱犕狅犻狊犻狅 , 2007 ; 犚狅犽狊犪犪狀犱犘狅狋狋犲狉 ,
2011 ; 犛犺犪狉犽犲 狔犪狀犱犈犾狑犲狉狋 , 2011 ; 犑犪犲 犵 犲狉 , 2012 ; 犔犻狀犱犪犺犾 , 犲狋犪犾. , 2012 ; 犆犺犪狀
犪狀犱犅狅犾犻狏犲狉 , 2013 ; 犕狅犱犻狀 , 犲狋犪犾. , 2013 ; 犕犪狉犲 , 2014 ; 犣犲狀 犵犪狀犱犡犻犲 , 2014 )。
多代流动的研究之所以较少受到社会学家的重视,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经
验数据的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者否认存在多代的直接继承效
应,即认为资源的代际传递只存在于两代之间。在研究代际流动的理论
视角中,“工业化假设”( 犻狀犱狌狊狋狉犻犪犾犻狕犪狋犻狅狀犺 狔狆 狅狋犺犲狊犻狊 )认为工业化与资本主
义的兴 起 将 带 来 更 多 的 社 会 流 动( 犌狅犾犱狋犺狅狉 狆 犲 , 1964 ; 犅犾犪狌犪狀犱犇狌狀犮犪狀 ,
,
1967 ; 犈狉犻犽狊狅狀犪狀犱犌狅犾犱狋犺狅狉 狆 犲 , 1992 ; 犘犻犽犲狋狋 狔2000 ),个体职业地位的获得
主要依赖于个体的教育水平;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导致劳动分工的细化,
1. 本文将“ 80 后”“ 90 后”这两个年龄段合并为一个世代的原因,请参见第 224 页注 2 的相关
注释。———编者注
· 2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