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104

社会· 2016 · 1

   部制度是共产党执政体系的重要制度基础,共产党又是保障干部制度
   成功运转的重要变量。其互为因果的机制塑造了干部精英群体将内部
   动力与外部动力融为一体的使命政治,这一使命政治铸就了中国道路
   的有效性和独特性。

       三、结语
       中国国家治理的秘密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本文无力解决这一
   宏大的问题,故以聚焦于地方和基层治理的秘密来替补。毫无疑问,古
   代中国地方与基层治理在当代中国的延续、继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中,官吏分途作为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人事制度安排,依然具有其延
   续性和再生性。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中官僚群体、派生群体和雇佣群
   体的三分,与官吏分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中国当前的“编制硬
   约束”制度下,官僚群体和派生群体在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中基本上成
   为一个“常量”,而雇佣群体成为一个“变量”。结合周雪光在中国地方
   和基层治理中提出的层级分流模式和我们提出的群体三分模式,我们
   认为决定地方和基层治理绩效的因素实际上可以浓缩为两个:一是官
   僚群体中进入层级分流序列的那部分干部或精英,二是真正将公共政
   策落实到每一个家庭的雇佣群体。一方面,进入层级分流的极少数干
   部群体是地方发展和基层治理的引领者和决策者;另一方面,雇佣群体
   的规模和数量则是社会稳定、政策落实、强化国家与社会交接和贯通的
   决定性因素。同样,如果进入层级分流的那一部分少数精英群体在素
   质和远见上出了差错,雇佣群体缺乏有效的激励,且在规模和数量上难
   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地方和基层治理的问题也就层出
   不穷了。
       表面上,本文是作为对周雪光《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
   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的一个回应与补充,实际上,在其背后是
   则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的一种对话。本文提出群体三分是更接近官
   吏分途的延续者与变异者。层级分流与群体三分,共同构成了地方和
   基层治理的两大主干。本文对地方治理群体复杂性和交互性的关注,
   与周雪光的研究思路是一致的,因为两者都摒弃了把地方和基层政府
   视为“均质理性人”研究传统。本文进一步提出,官吏之间在数量和规
   模上的不对称与目前官僚群体、派生群体和雇佣群体在数量和规模上

    · 9 6 ·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