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68

“自由”与“专政”的思想谱系


   托克维尔不再囿于通过政体建构来塑造民情,而是直接从民情切入,努
   力探寻民主社会所潜藏的专制倾向以及完善民主社会的良方。

       一、孟德斯鸠:政制与民情
       孟德斯鸠把社会现象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认为社会具有内在的
   统一性,并提出了“一般精神”的概念,一般精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
   例、风俗、习惯。结果在这里形成了一种一般的精神。”( 犕狅狀狋犲狊 狇 狌犻犲狌 ,
   1875 : 犾犻狏狉犲犡犐犡 , 犮犺犪 狆 .犐犞 )他相信每一种社会都具备其特有的本性,而
   且“社会的本性并不比人的本性更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改变社会的类
   型并不比改变动物的物种更容易”(涂尔干, 2003 : 19 )。因此,他力图探
   寻每一种社会的本性,以明确其应该追求或避免什么。
       为此,孟德斯鸠以历史经验为基础,依据社会事实本身划分了三种
   政体类型:以古希腊罗马的城邦国家为原型的共和政体,以现代欧洲民
   族国家为 原 型 的 君 主 政 体,以 东 方 社 会 为 原 型 的 专 制 政 体 ( 犑犪狌犿犲 ,
   2008 : 140 )。在区分三种政体的基础上,孟德斯鸠( 1875 : 犾犻狏狉犲犐犐 , 犮犺犪 狆 .犐 )
   界定了三种政体的性质:“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
   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
   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
   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他进而探讨了政体的性质与本原之
   间的区别与关系:“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本原是使
   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
   情。”( 犕狅狀狋犲狊 狇 狌犻犲狌 , 1875 : 犾犻狏狉犲犐犐犐 , 犮犺犪 狆 .犐 )可见,本原是政体的动力,与
   此同时,它是促使一般精神形成的原因,从而成为衔接政制与民情的纽
   带(渠敬东, 2014 )。
       每一种政体都对应其特有的本原。共和政体所对应的本原是品
   德,即爱共和国。共和政体又分为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共和国的全
   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民主政治。共和国的一部分人民握有最
   高权力时,就是贵族政治。”( 犕狅狀狋犲狊 狇 狌犻犲狌 , 1875 : 犾犻狏狉犲犐犐 , 犮犺犪 狆 .犐犐 )在民
   主政治下,爱共和国具体体现为爱平等。城邦社会的地域范围往往是
   有限的,表现为一种由同质部分构成的街区,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有着大
   致相同的生存境遇,私人空间有限,热心于公共福利。在民主政治下,

                                                           · 6 1 ·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