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61
社会· 2015 · 2
建设国家是人类全体进化的一种手段,就像市府、乡村的自治结合,是
国家成立的一种手段。就此来说,一个人不是把自己的国家弄到富强
便了,却是要叫自己国家有功于人类全体,不然,那国家便算白设了”
(梁启超语,转引自马勇, 1993犫 : 24 )。实际上,这也是在普遍意义上思
考国家之于世界的一般性意义。理解了梁启超的理想社会,便可明白
在一战后游历欧洲归来,最积极倡导引进西学的他为何转向坚守中国
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一种互相厮杀而破败的社会,那不是理想。
由此可见,对理想社会和理想国家的探讨和诉求不仅是这些人社
会观念的核心内容,更是其一生积极追寻并努力践行的目标。也正是
因为近代学人都在寻找理想社会的目标或理念,而仅仅指向当下、本国
和在《荀子》学说中总和“君”纠缠的“群”的内涵显得不足以充分展现其
全部思想,并与同样指向理想社会的“社会主义”学说的进入一致,“社
会”才会彻底登场,并最终取代“群”。从“群”到“社会”的跨越不仅是一
场咬文嚼字的游戏,还包含了思想观念本身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其内
涵如下:其一,“社会”的使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对“平民”、底
层力量的重视相关,有时其含义和这些词互相指用或转换。从这个意
义上说,它具有不亚于“群”的政治意义。 7 其二,近代学人不断有对理
想社会或理想国家的描述,使得他们的社会观超越了“合群保种”和富
国强民的当下诉求,具有更广泛的内涵。无论是严复对“军事社会”及
国家的希望,康有为建在“据乱世”、“升平世”到“太平世”发展上的“大
同世界”,谭嗣同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大同世界”,还是梁启超对“最
大多数人幸福”社会的期待,都不是就具体国家和具体人群的论述,而
是超越时空,具有更普遍和一般价值的追求。这种建立在对理想社会
和理想国家诉求的思想让他们的学说超越了时代,确立了近代中国社
会观念普遍价值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政治奠定了思想上
的根本。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到,“社会”概念在思想史上取代“群”的原
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传自日本的术语及“社会主义”等学说思潮本身
的传播与影响力扩大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近代学人超越本群和
本国的政治变革要求之上诉诸超越时空的理想社会的探索时,指向“我
群”的群本主义已经不足以阐述他们的思想了。
7. 一些学者认为与革命思潮更相关。参见:金观涛、刘青峰( 2009 )。
· 5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