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39
社会· 2015 · 2
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绅士集团的结社非常普遍,形成绅士的公共空
间。当然,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知识分子分成两派:提倡种族革命的
海外激进者和国内温和派,后者希望宪政和民权不冲击到儒家纲常的
基础,从而不得不将道德和家庭伦理与西方价值(政治变革)划分为两
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这种“二元论”意识形态是推动“社会”取代“群”的
另一个原因。“社会”方便概括各式各样的“会”,而绅士是这些“会”的
主导者,“社会”的流行也就顺理成章了(金观涛、刘青峰, 2010 )。应该
说,该文对“社会”取代“群”的原因的分析非常有建设性和启发意义。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观念如何生
成,以及其内涵如何演变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基础。虽然目前的有
些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它们对“ 狊狅犮犻犲狋 狔 ”术语在中文语境中生成过程
的梳理还不够详细,超越学科分野而从社会思想的一般性特征来概括
不同学者“群学”相通性的研究尚少,同时,对“社会”取代“群”的原因的
探讨也缺少从思想史视角的审视。
本研究 是 在 上 述 研 究 基 础 上 的 延 伸 探 索,主 要 关 注 中 文 对
“ 狊狅犮犻犲狋 狔 ”在概念的翻译和使用上的分段与过程,重视与术语相伴随的
近代学人对“社会”观念的中国化内涵的阐述,探索中国近代“社会”观
念如何形成对古典中意及西意的超越和发展,同时也试图从思想史视
角对“社会”取代“群”作出原因上的分析。
二、“会”、“民景”等概念的译释
近代早期中文中,“ 狊狅犮犻犲狋 狔 ”被译为“会”。 1 19 世纪,各英汉词典开
始正式对应翻译和注解。 1819 年,马礼逊( 犚狅犫犲狉狋犕狅狉狉犻狊狅狀 )编的《华
英字典》(卷四) 322 页对中文“会”这样注解:“ 狋狅狌狀犻狋犲 ; 狋狅犪狊狊犲犿犫犾犲 ; 狋狅
;
犿犲犲狋狋狅 犵 犲狋犺犲狉 ; 狋狅犮狅犾犾犲犮狋 ; 犪狀犪狊狅犮犻犪狋犻狅狀 ; 犪犽犻狀犱狅犳犫犲狀犲犳犻狋 , 狊狊狅犮犻犲狋 狔 犪
1. 在中文的古典含义中,“会”首先是会合、汇集之意,后多指“相聚而成的团体”,是一种组织
形态,多具民间性,从而形成对政府的区别,有时还有政治对抗的含义。明清时期,各地方出
现很多被政府定性为“奸民相聚”的团体,如“天地会”、“哥老会”、“终南会”、“双龙会”、“伏虎
会”、“红旗会”、“百子会”等,不胜枚举。当然,在诸多情况下,“会”只是指各个行业和领域里
的组织。比如,清代的“葬会”、“丧会”常常聚会活动,同时又为丧葬之家出钱出力。此外,还
有慈善团体如“同善会”,佛教团体如“放生会”等,其他如“保婴会”、“墟集会”等也类别繁多,
明清时期兴建的各种会馆也成为同乡聚集联络之所。近代在对译西语“ 狊狅犮犻犲狋 狔 ”时,多取以上
这些意思。
· 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