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54

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生死攸关的、最需要珍重的东西。当你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
       背后假设的“我”与世界的关系已经是一种“由里及外”、“由己
       及人”的具有“伦理”意义的“差序格局”,而从“心”出发的这种
       “内”、“外”之 间 一 层 层 外 推的 关系,应该是“诚”、“正”、“仁”、
       “ 爱”、“恕”等,……是符合“天人合一”、“推己及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人际关系的基本伦理关系。(费孝通, 2003 : 13-14 )
       费孝通的这段论述,可以看做是对其早年论述“差序格局”中的“自
   我主义”的深刻反思。差序格局的核心,也包含了以“将心比心”为基础
   的可以外推的“心”的伦理。这方面的研究和扩展,“它本身就是在重新
   审视我们自己的历史,也就是‘文化反思’和‘文化自觉’的一种重要的
   实践”(费孝通, 2003 )。
       如果说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那么
   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则是这种社会结构背后的基本精神,这似乎也
   正是费先生晚年在各种谈话和文章中反复称引梁先生的用意所在。本
   文以对丧服制度的分析为切入口,力图揭示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之间
   的密切关系,以为两位先生的讨论作一注脚。中国社会缺乏强大的宗教
   传统,这不等于说中国人的行动缺乏超越功利的价值指引。与差序格局
   这种亲疏尊卑关系的结构相适应的,正是儒家思想中最为核心的价值概
   念:以爱为主的“仁”和以敬为主的“义”。在社会结构中,“仁”与“义”表现
   为亲亲与尊尊之道。中国传统社会的繁文缛节并非只是象征性的压抑
   个性和激情的社会控制手段,它也是一种人在社会中达到“情深而文明”
   的文质彬彬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行动,等而下者追
   求以利为利,等而上者讲究有情有义,两者其流虽异,其源则同。
       然而,本文的主要论述都只是对传统精神的追索,这好比讨论一个
   古老花园逝去的繁华。丧失了伦理本位的差序格局变成一个高效但?
   下的名利场,这并非差序格局本身的过错。但是,这种社会结构经历了
   西方风雨的百年洗礼而仍然难以改变,到底是由于我们还没有找到彻
   底重新塑造现代社会的理性化之路,还是由于中国人心中仍有仁义
   留存?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陈来 .2000. 朱子哲学研究[ 犕 ]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4 7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