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122
自杀与现代人的境况
犫犪狊犻狊狅犳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狊狊狅犮犻犪犾狋犺犲狅狉 狔 .犜犺犲犪狉狋犻犮犾犲犪犾狊狅狊狌 犵犵 犲狊狋狊狋犺犪狋狋犺犲狋 狔狆 狅犾狅 犵狔 狅犳
狊狌犻犮犻犱犲犻狊犪狀犪犱狏犪狀犮犲犿犲狀狋狅犳犺犻狊狋犺犲狅狉 狔犪犫狅狌狋狋犺犲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 狆犫犲狋狑犲犲狀狋犺犲
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犪狀犱狋犺犲狊狅犮犻犪犾犪犳狋犲狉犜犺犲犇犻狏犻狊犻狅狀狅 犳犔犪犫狅狉犻狀犛狅犮犻犲狋 狔.犐狀犪犱犱犻狋犻狅狀 ,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狊犱犻狊狋犻狀犮狋犻狏犲狆 犪狋犺狅犾狅 犵 犻犮犪犾犪狀犪犾 狔 狊犻狊犪犫狅狌狋狊狌犻犮犻犱狅 犵 犲狀犻犮犮狌狉狉犲狀狋狊犪狊狊狅犮犻犪犾
犳犪犮狋狊犱犲犿狅狀狊狋狉犪狋犲狊犺犻狊狉狌犾犲狊狅犳狊狅犮犻狅犾狅 犵 犻犮犪犾犿犲狋犺狅犱狅狀狋犺犲狅狀犲犺犪狀犱 , 犪狀犱狋犺犲
犿狅犱犲狉狀犺狌犿犪狀犮狅狀犱犻狋犻狅狀狅狀狋犺犲狅狋犺犲狉.犐狀狋犺犻狊狊犲狀狊犲 ,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狊犛狌犻犮犻犱犲犪狊犪
“ 犮犾犪狊狊犻犮 ” 犮犾狅狊犲犾 狔 犮狅犿犫犻狀犲狊狋犺犲狅狉犲狋犻犮犪犾 狆 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狋犺犲狊狅犮犻犪犾 狆 狉狅犫犾犲犿狊狅犳犺犻狊
狋犻犿犲.
犓犲 狔 狑狅狉犱狊 :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狋 狔狆 狅犾狅 犵狔狅犳狊狌犻犮犻犱犲狊 , 犱狌犪犾犻狋 狔狅犳犺狌犿犪狀狀犪狋狌狉犲 , 犿狅狉犪犾
犲犱狌犮犪狋犻狅狀 , 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犻狊犿
加缪( 犃犾犫犲狉狋犆犪犿狌狊 )( 2002 : 3 )在其《西西弗的神话》开篇写道:“真
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
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这种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或加缪所谓的
“荒谬哲学”( 犺犻犾狅狊狅 狆 犺 狔狅犳狋犺犲犪犫狊狌狉犱 )的宣称虽然听起来不乏夸张,但
狆
也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凸显出自杀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在西方思想
的脉络中,对自杀问题的思考和探究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在哲学、宗教、
道德、法律、文学艺术以及后来的医学和心理学等语境中展开的。这种
状况在 19 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关自杀意义的讨论取得了全新的
广度和深度”(帕佩尔诺, 2003 : 27 )。
一般认为,涂尔干(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1951 )的《自杀论》是社会科学,尤其
是社会学领域对自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作品。 1 在社会学史
1. 在涂尔干的《自杀论》出版之前,欧洲就已存在一个将自杀视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并用某些
社会因素来解释自杀的研究传统,即道德统计学( 犿狅狉犪犾狊狋犪狋犻狊狋犻犮狊 , 犕狅狉犪犾狊狋犪狋犻狊狋犻犽 )。这是一个多少被
遗忘的传统,但它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兴起,尤其是在经验调查研究方面,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理
解涂尔干的《自杀论》,这个传统是首先需要考虑和重视的脉络。从《自杀论》所引的参考文献看,
涂尔干本人对这个传统显然极为熟悉,例如莫塞利( 犈狀狉犻犮狅犕狅狉狊犲犾犾犻 )对自杀的重要研究,以及《自杀
论》(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1951 : 300犳犳 )中对凯特莱( 犃犱狅犾 狆 犺犲犙狌犲狋犲犾犲狋 )的“平均人”( 犪狏犲狉犪 犵 犲犿犪狀 )理论的批评等。
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涂尔干的自杀研究与这个传统的重要关联( 犎犪犾犫狑犪犮犺狊 , 1978 ; 犌犻犱犱犲狀狊 , 1965 ;
犇狅狌 犵 犾犪狊 , 1967 ; 犔狌犽犲狊 , 1985 ; 犜犪 狔 犾狅狉 , 1982 ; 犜狌狉狀犲狉 , 1996 )。例如,卢克斯( 犔狌犽犲狊 , 1985 : 192 )认为,《自杀
论》是这个传统发展的“一个顶峰”,是“对此前关于自杀的诸多观念和发现进行一种理论综合的尝
试”;道格拉斯( 犇狅狌 犵 犾犪狊 , 1967 : 15 )也有类似的说法;特纳( 犜狌狉狀犲狉 , 1996 )则分析了涂尔干的自杀研究
与这个传 统 的 某 些 重 要 区 别,比 如 涂 尔 干 对 统 计 方 法 的 运 用 强 调 的 是 平 行 或 对 应 关 系
( 狆 犪狉犪犾犾犲犾犻狊犿 ),而非后者所强调的因果关系;泰勒( 犜犪 狔 犾狅狉 , 1982 : 7 )则明确指出,涂尔干的自杀研究
(尤其是其理论解释方面)是对道德统计学的相关研究的重大超越。
· 1 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