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社会》2014年第5期
P. 33
社会· 2014 · 5
锐起来时,一个有远见的革命领导者应该尽力控制和弥合这种冲突,将
宗族变成革命的助力而非阻力。无论是延缓攻城,还是阻止东岸领导
人的烧杀行动,曾天宇都有这样的考虑。
当时万安县城势力最大的两大氏族是刘姓和许姓。刘氏的产业主
要分布在城西、城南和城北,人称“刘家半天下”,而仅次于刘氏的许氏
又与刘氏建立了稳固的联姻关系(耿艳鹏, 2005 : 245-246 )。因此,对
县城南门和西门的进攻主要危及的是刘氏和许氏的产业。然而,刘氏
一直是国民革命重要的同盟军,没有刘氏的支持,万安的革命很难得到
顺利的发展。这是因为在大革命时期的诸多县,学校尤其是县立高等
小学都是革命“落地”的关键场所(王龙飞, 2013 ;黄文治, 2011 )。中共
中央甚至在 1925 年还专门作了一个《乡村教师运动决议案》,明确将乡
村学校作为农民运动的着手处(中央档案馆, 1989犪 : 541-546 )。万安
县立高等小学就是万安县革命的策源地,而该校正是由县城最大的氏
族刘氏所掌握 的。从 1914 年到 1923 年,万安 县的劝学所所 长均 由
刘氏出任。辛亥革命前后,思想进步的刘振群中学毕业后到万安高小
任教。 1927 年,刘振群正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到江苏高安县后担任了
代理县长。张世熙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他的革命组织工作的。 1925 年
国民党万安县党部成立时,书记长由刘姓(刘凯世)出任(刘绍太, 1984 :
27-31 ;刘文渊, 1992 : 14 ;万安县地方志编 纂委员 会, 1996 : 554 )。此
外,萧氏也是县城的一大宗族,其势力范围主要在县城东门附近(耿艳鹏,
2005 : 246 ),而前文所说的萧炳章则是万安革命重要的庇护者和支持
者。因此,在“八七”会议后盲动主义盛行、烧杀声震天的情况下(李维汉,
1986 : 190 、 219 ),让农军肆意捕杀豪绅,攻占万安城,很可能会伤害到像
刘氏、许氏和萧氏这样的革命同盟者和庇护者的利益,从而使万安的共
产党今后再难借助统一战线去开展工作。
对赣江东岸领导人劫掠烧杀行为的阻止也有这样的考虑。比如,
东岸农军对百嘉乡“益丰行”曾进行劫掠。益丰行,在有些文献中写作
“益枫堂”,它是用刘氏公田租金建起来的,既是刘氏的商业店铺,也是
刘氏的宗祠(郭敬华, 2005 : 304 )。对刘氏宗祠的毁弃比对其财产的洗
劫要给刘氏带来更大的伤害。
(三)革命的组织基础与烧杀指令的破坏性
前面我们已经谈及,曾天宇的革命队伍是依靠传统社会的关系资
· 2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