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社会》2014年第4期
P. 80
社会资本与不平等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之所以称之为资本,正是由于它是物质与精力投资的产
物( 犔犻狀 , 2001 ;刘林平, 2006 ),因而社会资本也是个人的一项重要的资
源类型。它与其他资源最大的差异在于:社会资本蕴含了社会性的能
量,表达了个体能动性地突破社会结构制约的能力。多方面因素导致
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天然地不对等,准确地说是农民工
群体的社会资本欠缺问题更加严重。
首先,农民工先赋性社会资本质量欠佳。农民工家庭背景根植于
农村,与城市职工相比,其家庭关系网络很难延伸到城市劳动力市场,
能够为其提供的帮助和庇护非常有限。一些研究认为,城市居民和农
民工的收入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正是基于他们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的巨
大差异,单纯地说是由教育程度差异造成实际上是夸大了人力资本的作
用(田丰, 2010 )。在劳动力市场中,这种背景环境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体现
为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社会资本存量的差异。
其次,农民工投资新型社会资本的时间与精力欠缺。受个人禀赋
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农民工的工作强度有别于城市职工,农民工在城市
的工作时间远高于城市职工。 2006-2008 年,农民工周平均工作时间
超过 56 小时,高出城镇职工近 9 个小时,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每周工
作 60 小时以上(李培林、李炜, 2010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也显示,
2009 年,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农民工平均每 个月 工作 26 天,每周工 作
58.4 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 44 小时的占 89.8% ,
其中,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每周的工作时间甚至超过 61 小时。 4 农民工
的休闲时间被工作时间挤占,限制了其人际交往和公共参与,难以形成
丰富的社会资本。
再次,农民工维护社会资本的环境差,投资动机不足。农民工居无
定所,长期往返于城乡之间,也阻碍了他们对新型社会资本的投资,导
致网络异质性程度低和信息与资源流通闭塞。早期农民工的迁移模式
表现为“农忙耕作,农闲外出务工”,虽然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以务农为
主,但也频繁往返于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和不同工种之间,户籍身份所
带来的异地劳作一直没有改变农民工的频繁流动(张春泥, 2011 )。一
4. 数据来源: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统 计 局 《 2009 年 农 民 工 监 测 调 查 报 告》(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
狊狋犪狋狊. 犵 狅狏.犮狀 / 狋 犼 犳狓 / 犳狓犫 犵 / 狋20100319 _ 402628281.犺狋犿 )。
· 7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