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社会》2014年第2期
P. 69

社会· 2014 · 2

   端?本文虽然无意就上述问题展开直接的讨论,但是,笔者认为,回溯精神卫
   生领域掀起改革浪潮的源头———“反精神医学”( 犃狀狋犻-犘狊 狔 犮犺犻犪狋狉 狔            )———显然
   是值得的。因为,这将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精神卫生的公共性何以可能之问题
   的思考,尤其就当下而言,伴随着《精神卫生法》的颁布与实施,新一轮的精神
   卫生改革正在加速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反精神医学”的谱系进行一番
   全面的考察,无疑可以对精神卫生的公共性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与经验支
   持,是一件非常必要且富有意义的事情。
       “反精神医学”源自精神医学内部。该词为库珀( 犆狅狅 狆 犲狉 , 1967犪 : 犻狓 )所
   造,意在强调摈弃以往将精神分裂症作为固有实体加以治疗的做法,而将
   关心转向切实援助“在人际关系之中被贴上精神分裂症标签的人们”。作
   为学术范畴,“反精神医学”通常指 20 世纪 50 ~ 70 年代间发生的对传统精
   神医学常识的一系列挑战与批判,其注重精神疾患者主体性重建的主张改
   变了传统的“人观”,推进了区域精神卫生服务和社会精神医学的发展,促
   使精神卫生制度朝着更加开放、公开的方向转变,为精神卫生的理论研究
   及实践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信友建志, 2012 : 1954 )。然而,面对这段历史,基
   于生物精神医学立场的学者却试图极力将这一进程浓缩、简约为精神医学
   内部纷争的问题(肖特, 2008 )。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福柯( 2005 )的
   疯狂史研究、波特( 犘狅狉狋犲狉 , 1987 ; 1988 ; 2002 )的社会史研究成果启示人们,只
   有跳出传统精神医学的窠臼,才能真正揭示精神疾病的实质及其社会后
   果。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清楚地表明,如不把处置所谓精神疾病问题的
   方式置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制度的变迁之中加以探索,就无法理解和解决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笔者看来,“反精神医学”并不只是囿于其
   精神医学内部对本领域专业权力滥用的自我批判,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反映
   出了部分知识精英对保障公民价值及其相应权益的热切追求,更体现出公
   众参与对可能导致社会“机构化”发展的必要防范。在倡导打破封闭、走向
   解放之理念的实践中,这一历史进程本身也逐渐清晰地呈现出了精神卫生
   公共性的本质特性及其基本内涵。 1 自 20 世纪后半叶以来,试图打破某种
   权力支配的探索者们,以期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集体讨论,从更广阔的
   领域、更多元的视角来理解和批判以往的精神医疗体系。


   1. 关于公 共 性,其 核 心 特 征 可 概 括 为 “参 与”( 狆 犪狉狋犻犮犻 狆 犪狋犻狅狀 )、“多 样 性”( 狆 犾狌狉犪犾犻狋 狔 )、“说 服”
   ( 狆 犲狉狊狌犪狊犻狅狀 )和“共性”( 犮狅犿犿狅狀犪犾犻狋 狔 )。其基本特征涉及公共性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涉及参与
   者以及参与程序(参见李友梅、肖瑛、黄晓春, 2012 : 125-139 )。

    · 6 2 ·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