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233

社会· 2014 · 1

   沿袭而来的。但这种沿袭放在中国社会中面临着一个基本问题:当时
   中共的主要成分来自农村,党员的绝大多数是出生于农民和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工人成分很少。这种情况与苏共党员中工人占大多数的
   情况是完全不同的。那么,中共如何保证工人成分很少的党是工人阶
   级的先锋队呢?刘少奇( 1991 : 409-411 )代表中共中央在七大修改党
   章的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主张:“仅仅是党员的社会出身,还不能决定
   一切,决定的东西,是我们党的政治斗争与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思想
   教育、思想领导与政治领导,而且我们党的总纲及党的组织原则,则保
   障了无产阶级的思想和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一切加入
   我们党的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小资
   产阶级革命分子,在入党以前和以后,更须学习,并进行思想上的改造,
   ……因此,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由
   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认为,通过强化思想建设和思想教育可以保障在现
   实中实现党员的先锋作用,无论这些党员是否出身于工人阶级。这就
   与更强调组织建设的苏共构成了鲜明的差别。我们只有这样察其渊
   源,才能更好地观其流变。正如陈寅恪( 2001 : 3 )在综述隋唐制度研究
   时所指出的:“夫隋唐两朝为吾国中古极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传广播,
   ……而迄鲜通论其渊源流变之专书,则吾国史学之缺憾也”。因此,“分
   析其因子,推论其源流”就成为陈寅恪研究隋唐史的着手点。而我们要
   深入理解流传广播、影响深远的中国共产主义文明的制度与精神,就不
   仅需要继续在底层口述史领域开拓,更需要在考其源流上下足功夫。
       在郭著中可以看到土改中种种权力技术的运用:“诉苦”、调查研
   究、划阶级成分以及直接的暴力手段。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土改中“阶
   级斗争”的政治内涵?土改中的那些权力技术到底是如何发源的,又是
   如何实现“配置”的?这些问题从目前对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
   改的各种研究论著中是难以得到答案的。 10 我们至少需要追溯到土地
   革命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初,各地苏区开展的土地革命
   以“打土豪、分浮财”为其主要内容,在这过程中,从大革命时期的湖南
   等地农民运动中承袭而来的“游街”、“开会”、“批斗”等仪式性特征成为


   10. 李放春( 2013 )新近对胡素珊研究华北土改的名著《中国的内战: 1945-1949 年的政治斗
   争》作了一个有启发的批评,但在他的批评视野中,仍然缺乏对土改中“阶级斗争”的政治内涵
   的源流的考察。

    · 2 2 6 ·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