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173

社会· 2013 · 5

              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形成自己
              的亚文化,确立自己的理想、价值取向并为之奋斗。龙君伟等人( 2004 )
              在讨论同伴学习环境及其作用机制时,将同伴学习环境分为“指导性学
              习环境”和“泛化性学习环境”。“指导性学习环境”是指由教育者为促
              进学习而建构的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供支持性与建设性氛围
              的环境,这种环境通过惰性知识的激活、认知冲突和合作建构等机制发
              挥作用;而“泛化性学习环境”的特点是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内隐的信息,
              比如非正式群体中的价值观、态度等,这种学习环境随处可见。在泛化
              性学习环境中,同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反映并影响
              着学生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通过同伴之间的社会性比较、反馈及
              观察学习三种作用机制而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总的来说,同伴群体往往会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环境,影响学生的
              态度和行为等,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获得。福曼( 犉狌狉犿犪狀 , 1985 )等
              人将个体不同类型的关系所能提供的不同社会支持功能概括为 8 种,
              其中包括肯定价值。肯定价值是指自我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证实或肯
              定,它能够影响自我的发展。在学生群体中,当同伴赞赏学业获得与父
              母和教师的奖励机制一致,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学习激励,形成更积极的
              学习态度,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学习之中;而当同伴群体趋向于认同其他
              行为(尤其是抗拒学业的表现),学生往往会减少学业投入,学业获得也
              会更少。因此,同伴认同对于个体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 同 伴 群 体 的 效 应 对 男 生 的 影 响 相 较 于 女 生 会 更 明 显
              ( 犔犲 犵 犲狑犻犲犪狀犱犇犻犘狉犲狋犲 , 2012 )。一般而言,男生更活跃且更容易分心,
              同时也更具竞争意识( 犉狉犪狀犮犻狊 , 2000 ; 犎狅狑犲 , 1997 )。莫里斯( 犕狅狉狉犻狊 ,
             2008 )在他的田野调查中指出,学校中存在的学习成绩的性别差异,其
              可能的原因是男生受群体中认同不努力学习的文化氛围影响较大,而
              女生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本研究将学校过程中学生学业获得的同伴效应的主体界定为同一
              个班级环境中的学生群体,依据前述文献,以班级学生社会地位组成的
              平均值作为测量同伴群体社会组成的指标,班级平均社会地位值越高,
              表示同伴群体社会组成的得分越高,而同伴群体社会组成的得分越高,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该会越高,且这种影响对男生的作用可能会大于
              对女生的作用。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2 :

              · 1 6 6 ·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