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171

社会· 2013 · 5

              教育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也指出,家庭背
              景对个人最终的教育获得具有重要影响(李春玲, 2003 ;刘精明, 2000 ;
              方长春、风笑天, 2005 ;布尔迪厄, 1997 ; 犅狌犮犺犿犪狀狀犪狀犱犇犻犘狉犲狋犲 , 2006 ;
             犔犲 犵 犲狑犻犲犪狀犱犇犻犘狉犲狋犲 , 2009 )。
                  在《教育机会之均等》报告发表后的 20 年,人们认为学校效应远不
              如家庭资本重要,学校不是理想概念中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机制。汉努
              舍( 犎犪狀狌狊犺犲犽 , 1989 )的研究发现,当控制了学生家庭背景之后,一般意
              义上衡量教师和学校质量的指标,如学校投入、教师教育水平、经验等
              与学生的学业获得不存在系统相关。但是,随着学校系统的改善,这种
              观点已经有所改变。新近研究指出,学校资源和学生的学业获得有正
              相关关系( 犌狉犲犲狀狑犪犾犱犲狋犪犾. , 1996 ),且教师质量也是学生学业获得的
              重要指标( 犑犲狀狀犻狀 犵 狊犪狀犱犇犻犘狉犲狋犲 , 2010 )。结合经验,各个学校的基础
              设施环境、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以及生源、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等都是
              不尽相同的,而这些对每个学生的学业获得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从
              小学到大学,甚至包括幼儿园,学校常常因其所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存
              在质量方面的差异而被人为地划分出等级层次,因此说,学生学业获得
              是存在学校效应的。
                  但关于学业获得的性别差异是否也存在学校效应则存在争议,只
              有少数学者考察了学习成绩性别差异的程度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分布。
              玛奇等人( 犕犪犮犺犻狀犲狋犪犾 , 2005 )认为,学校环境对学业获得的影响不存
              在性别差异,但德国学者德瑟尔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学校,学
              习成绩的性别差异程度存在显著不同(转引自 犔犲 犵 犲狑犻犲犪狀犱犇犻犘狉犲狋犲 ,
             2012 : 466 )。勒格维和蒂皮特( 犔犲 犵 犲狑犻犲犪狀犱犇犻 狆 狉犲狋犲 , 2012 )赞同科尔曼
              所说的学校能像家庭那样提供一个学习导向型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
              学生学习,但认为这种环境的影响过程是存在性别差异的,男生能够比
              女生获得更多的激励,究其原因是因为男女生在所在环境中建构了性
              别特征,这种性别文化能够影响男女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对学习的不同
              态度和方法 ( 犎狅狑犲 , 1997 )。男生竞争意识较强,对所在环境的敏感性
              比较高,而女生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在差学校中,男
              生因为受到非学习导向的环境影响较大,所以成绩比女生落后,而在好
              学校中,学习导向氛围比较浓厚,男生能受到更多的激励,因此学习成绩
              与女生的差距会较小,甚至比女生好。根据上述讨论,本文提出假设 1 :

              · 1 6 4 ·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