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169
社会· 2013 · 5
出了“拯救男孩计划”。
但国内学者对于中国是否实际存在“男孩危机”这一现象仍然存在
争议,尤其是在青年研究领域。李文道等学者(李文道、孙云晓, 2012 ;
李文道、赵霞, 2010 )引用实证数据支持 “男孩危机”存在的说法,并提
出了“因性教育”等“拯救男孩”的建议。徐安琪( 2010 )则指出,“男孩危
机”是个危言耸听的命题。她认为,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女生拥有优
秀学业成绩和较高升学率的现象,以男生学业成绩的落后作为衡量“男
孩危机”存在与否的标准,并由此判定“男孩危机”的存在是一个伪命
题。周松青( 2010 )认为,关于“男孩危机”是否存在的判断缺少一个统
一的形式标准,在评价中容易被放大。他指出,实际存在的是男女生共
有的教育危机问题,而不是单独的 “男孩危机”。肖富群( 2010 )则以女
生在就业中相较于男生的劣势地位作为依据,指出现有秩序仍是男强
女弱,认为“男孩危机”并不存在。方刚( 2010 )从性别平等角度出发,指
出“拯救男孩”这样的观念体现的是传统的男权主义,违背国家提倡男
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更与世界范围内倡导女性参与的理念相冲突。
虽然本研究并不直接探究在教育获得的结果或其他方面上的“男
孩危机”问题,但国内外学者关于“男孩危机”的讨论起源于学校过程中
男女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性别差异,表明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
本文将主要分析在不同学校、不同人群中,这种学习获得的性别差异是
如何造成的,即不考虑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和职业领域,仅就初中阶段
学生学业获得的情况讨论男生成绩落后的现象。换而言之,男生在学
习成绩上差于女生的现象是否真实存在,这种现象是否会因学校环境
的不同而不同?是什么因素导致男女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对于这
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们对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拯救男孩”提出合理
的依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男女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一直是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领域研究的重
点,这种不平等的讨论多指向城乡差异或社会阶层地位的差异所导致
的教育机会、教 育过 程和 教育 结果 的 不 平 等 (刘 精 明, 2000 ;李 春 玲,
2003 ;方长春、风笑天, 2005 , 2008 )。教育领域中关于性别差异的现有
· 1 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