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42

为了公共利益


              务,而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却掌握在城市居民手里。所以,要素市场改
              革必定是场攻坚战,但是,如果要素市场改革停滞不前,社会的公共利
              益就会无法实现,每一个人都会受损。
                  因此,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必须要凝聚共识,在尊重个体自由选择的
              前提下,强调“公共利益”。在改革的战略上,必须突破改革是“分蛋糕”
              的“零和博弈”思维定式,要看到改革本身是一个“做大蛋糕”的“正和博
              弈”。这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够让大多数人受益,即使对于
              少数在改革过程中受损的个体和地区,也可以在蛋糕做大的前提下,通
              过再分配机制进行合理的补偿。
                  要素市场改革成为“正和博弈”的可能性在本质上来自于生产要素
              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在空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利
              率改革对于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意义。只有引入更多的金融机构展开
              竞争,让利率恢复到市场决定的水平,才能够起到淘汰低效率部门的作
              用,让市场上真正高效率的部门(尤其是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同
              时,也只有市场竞争才能迫使银行机构摆脱对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
              之间高利差的依赖,改变存款者补贴贷款者的局面。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因素对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决定性作
              用,因此,建设用地指标应更多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地区。让土地资源
              的配置方向与人口流动的方向相一致,这对提高总体上的土地利用效
              率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从笔者对中国城市体系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到沿海大港口的距离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国际贸易
              成本,从而决定了其招商引资区位优势的大小。即使是在远离大港口
              的内地,到区域性大城市的距离仍然对当地中小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陆铭, 2013 )。而在集聚效应和收益递增机制的影响下,工
              业和服务业发展对于地理条件的依赖性还有一个自我加强的趋势,在
              这一点上,中国不会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例外。
                  第三,要深刻理解城市化、都市圈和大城市发展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积极作用。即使经济资源不断向少数地区集中,只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
              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收入,其收益能超过经济集聚中伴生
              的生产要素价格(如地价和房价等)的上涨,则劳动力仍然会向大都市圈和
              大城市流动。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与户籍制度相
              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分割和公共服务不均等,就能够促进劳动力流动,释放

                                                                     · 3 5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