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41
社会· 2013 · 3
地方政府在以后的借债中更加无所顾忌。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和国有
控股的商业银行不会破产,中央向地方政府的注资行为完全可能加剧
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其代价将由全民共同承担。
在最近一轮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围绕着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是
否要救助相对弱小的边缘国家展开的争论,实际上反映出的就是欧洲
一体化进程是否要继续推进的问题,这背后就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从短期和局部来看,如果救助边缘国家,
核心国家必须牺牲自己的利益,但从长期的及全局性的角度来看,维持
欧元区的完整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欧洲核心国自身。
与上述情况类似,中国的较发达地区也面临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
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权衡。一些发达地区民众的思维方式是,外
来劳动力来打工可以,但要定居并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不行,因为这会
摊薄本地居民的福利。这种思维方式在最近有关“异地高考”政策的争
论中表现得特别突出。然而,从全局和长远的公共利益来考虑,如果欠
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不能充分地跨地区流动,当地政府就需要为他们创
造就业机会,需要加大投资,需要更多建设用地指标,需要大量转移支
付,出现债务危机的时候需要用从发达地区收来的税去补贴欠发达地
区。此外,由地方政府债务所内生出来的潜在通货膨胀风险也需要所
有人共同负担。因此,发达地区还是要承担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代
价,只不过这种代价并非显现得那么直接。
三、为了公共利益的生产要素市场改革
当前,生产要素市场的改革迫在眉睫,但改革却困难重重,其根本
原因就在于全局的和长期的利益与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存在矛盾。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从商品市场开始的,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
但是从生产要素市场来看,鉴于行政力量对于要素价格的干预和要素
流动的阻碍,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只走了一半。商品市场的改革相对容
易,因为无论是火柴还是住房,每个人都要消费,改革的成本和收益对
每个人基本上是一致的,改革相对容易达成共识。相比之下,要素市场
改革的对象却是你有我没有的,将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再分配。比
如说,资本掌握在投资者手里,土地掌握在政府手里,劳动力似乎是掌
握在劳动者自己手里,但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却是与户籍挂钩的公共服
·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