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23
社会· 2013 · 3
中的多方面诉求,现代通讯技术所提供的多渠道表达方式等等,与现行
官僚机制的权威关系和指令传递机制存在不兼容,这难免要造成磕磕
碰碰甚至引发各种摩擦和紧张局面。由此而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
官僚体制逻辑难以应对社会多元化趋势,难以适应城市民众多元生态
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近年来,许多城市中涌现出的有关环保、城管、
业主利益等诸多利益诉求和抗争事件即是明证。
简言之,伴随城镇化过程进一步展开的大背景是传统城市管理模
式的滞后和式微。就现行的管理体制而言,即便是一个积极进取试图
有所作为的政府也难以满足多方不一的社会诉求。可以预计,随着城
镇化过程的进展,各种利益诉求还会大幅度增加,城市公共管理体制将
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这意味着,如何改造这一体制以适应中国社会
发展的大趋势,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大挑战。
三、基本判断之三:城镇化发展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新的
契机
如果说国家与经济组织(企业、资本)之间关系是前三十年经济发
展中的一条主线的话,那么,国家与民众关系将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特
别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主线。当代社会的一个大趋势即是民族国家的
兴起,国家直接面对民众,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如社会福利、救
济保障等。在中国当代史上,这一趋势在毛泽东时代业已发生,但那时
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点是单方向的,即国家自上而下地控制社会,按
其目标意图来动员、组织社会。而今天,社会正在以其日益独立的身
份、声音出现。城镇化过程使得国家更为直接地面对由不同群体组织
起来的广大民众,中国社会进入了国家与民众互动的一个新的试错过
程,它呼唤着新的治理机制和模式。如何建构权力与社会的关系,健全
地方性权力制衡机制,这是社会建设之制度安排的核心。
我以前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即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需要找
到一条可以分散改革风险、分散改革压力,同时又能不断保持改革动力
的道路。这一思路在社会建设领域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顶层
设计的理念在政策研究领域中颇受青睐。在我看来,这一思路也有着
集中风险、集中压力于顶层、抑制多方自主性的隐患。而且,顶层设计
牵一发而动全身,殊难适应各地状况。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文化背景不
· 1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