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11
社会· 2013 · 3
响很大,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
家庭生产承包制使农村居民自治组织弱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
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和生产
自主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对
农村传统的家族制度曾起到过摧毁作用的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队为
基础”的体制,在家庭生产承包制实行后也彻底解体了。农村成为由一
个个独立的家庭构成的社会,除了少数集体经济很强的“工业村”以外,
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委员会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农村自治组织的力量
大大弱化了。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乡村空心化和凋敝现象,乡村产
业空了,青年人走了,富人到城市买房居住了,干部也不在乡镇居住了。
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
管理的大问题。
单位组织改革使单位人变社会人 单位组织的改革是从国有企业
的改革开始的,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减低社会成本,解决企业
办社会等问题,国有企业先后进行了住房自有化、社会保障社会化、后
勤服务市场化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为解决国有企业低效率问
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随后推广到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的改革中。但
是,相关的改革也使得单位组织原有的解决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弱化
了,一大批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根据估算,目前仍在单位组织体制内的
从业人员,已经减少到约占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 25% 。在这种情况下,
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即政府往往要直接面对分散的个人,治理的摩擦
成本大量增加,从而也使得自上而下的社会事务的贯彻和落实以及自下
而上的社会问题的调解和解决都受到阻碍。对我国这样一个长期以来
习惯了通过红头文件向各单位部署各种社会事务的管理体制来说,如何
管理社会人还是一个新问题。
社会大流动使熟人社会变陌生人社会 农村改革使农民从土地束
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选择职业和工作地点的自由,数以亿计的农民工
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整个社会大流动的局面;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
也打破了禁止人员流动的单位体制,社会人员流动的频率、规模、速度
都大大增加;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买房、租房和移居成为人们社会生活
的一部分,无数商品房新区高楼拔地而起,使得主要由大量陌生人居住
的新空间不断扩大,过去由邻里、乡亲构成的熟人社会逐步被“相邻不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