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9

社会· 2013 · 3

              立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也成为社会学的一种基本分析框
              架。洛克( 2007 )“天赋人权”的社会政治思想传统,塑造了“社会先于国
              家”的框架,孟德斯鸠( 1961 )、托克维尔( 2007 )“权力分立”的社会思想传
              统,塑造了“社会制衡国家”的框架。黑格尔( 1961 )的社会哲学思想传统,
              则塑造了“国家高于社会”的框架,国家是绝对精神进入精神乐园后的最
              高体现,行政管理机构是“国家”从高层政权进入基层世俗社会的必要中
              介。这些分析框架,要么强调社会是抗衡国家、防止国家成为绝对权力
              的力量,要么强调国家是管制社会无序“自然状态”的必要机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市场、社会成为分析现代社会治理的
              三个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斯特罗姆( 2000 )认为,传统的分析
              公共事务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三个,即哈丁( 犌犪狉狉犲狋狋犎犪狉犱犻狀 )的“公地悲
              剧”、戴维 斯 ( 犚狅犫 狔 狀犇犪狑犲狊 )等 人 的 “囚 徒 困 境”以 及 奥 尔 森 ( 犕犪狀犮狌狉
             犗犾狊狅狀 )的“集体行动逻辑”,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是市场的就是政府的。
              奥斯特罗姆另辟蹊径,提出通过社会自治管理公共物品的新途径,认为
              运用什么办法应因地制宜,关键是取决于治理的效果、效益和公平。

                  在不同的国家与社会,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是不同的。 19 世纪 30
              年代初,年仅 25 岁的法国学者托克维尔( 2007 )到美国访问 9 个多月发
              现,当出现一种社会需求或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时,当时在英国是贵族出
              面,在法国是政府决策,而在美国一定会为此组织个什么社团来应对。
                  所以,使用什么样的理论分析框架,要根据分析的对象。对中国社
              会组织体制的分析,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这里所说的国情,包括以下三
              方面的情况:即中国的历史传统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体制、特别
              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社会变迁。要超越传统的国家和社会二元对立
              的思维定式,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相互制衡、合作共赢的组织体制。

                  二、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历史背景

                  自秦汉以降至明清,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社会治理存
              在着两种秩序:一种是“皇权秩序”,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
              分明的结构,其地方基础是县政,县政建制在两千多年中大体上保持在
             1300 多个,多数县名沿用至今;但“皇权止于县”,县以下是另一种“乡
              土秩序”,以家族为中心,形成一个个村落自治共同体,连接这两种秩序
              的是乡绅阶层。费孝通( 1999 : 368 )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曾谈到乡土中

              · 2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