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184

农业“去集体化”过程中的乡村治理与底层政治


                  归还给集体。要这样讲法。上面来问,就讲是借地。( 2006-
                 06-11 , 犣犅犜 )
                  村民们也需要从各种渠道了解和摸索上层政治局势的发展和变化:
                      就那时候我们还记得,就搞这个东西啊,汤茂林书记他也
                                                          獉獉獉獉獉獉獉
                  有思想的斗争哎。他也要听广播,听新闻,那时候广播,没有
                  獉獉獉獉獉獉獉
                  电视,就小广播啊,一天到晚在那摆着,听中央新闻(笑),那时
                  候不敢搞。( 2006-05-11 , 犡犛犇 )
                      当时安徽省军区那个司令员,就叫廖辉来山南乡蹲点,汤
                  茂林就作为区委书记就跟他就碰头,私下啊,就座谈啊,就问
                  一问。作为他是上一级军方,就问他,就现在中央可有什么新
                  的运动、新的形势……他讲,目前啊,中央马上要开什么就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结束就可能会有一
                  个结论,一个结论。他就、他就听到这个风声后,他就开始分,
                                    獉獉 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不叫分,叫借嘛,你们就借下去种麦。( 2007-02-05 , 犣犅犜 )
                  对外部局势的把握为何显得如此重要?事实上,类似的由村庄自
              救产生的包产到户的萌芽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如 1956-1957 年合
              作化初期的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出现的“拉牛退社”; 1959 年大跃进后
              甘肃等地出现“包工包产”; 1962 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安徽
              省出现“责任田”等等(杜润生, 2005 ;范晓春, 2009 )。然而在度过灾荒
              后,或是在国家政策收紧后,这样的萌芽不止一次地被压制下去;即便
              在一些极其偏远的山区得以保存下来, 15 也并不会改变国家总的方针
              政策,“最主要的还是环境,那个气氛,有时候搞了一点上面就给你纠正
              了”( 2006-02-24 , 犣犎犡 )。
                  可见,相对于上层权力运作与国家政治局势而言,村庄的集体行动
              仍然显得那样微不足道,如同汪洋里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因外部局势
              的变化而飘摇不定。
                      那时候他也不敢宣布名字,上来都是摸索上面态度。我
                  讲实在话,中央一级没有表态,只有透毫漏风,他就不敢,好多
                           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獉獉獉獉獉獉 獉獉獉獉 獉獉
                  人呢就不敢敞开来搞这个事情。后来才敞开了。( 2006-05
                  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14 , 犣犅犜 )


             15. 如浙江台州地区(何建新, 2008 )、安徽省金寨县双桥区桃岭公社金桥村(王立新, 1999 )等。

                                                                    · 1 7 7 ·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