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188
农业“去集体化”过程中的乡村治理与底层政治
如孙立平等( 2002 )指出的那样,中国土地“去集体化”过程是在政权和
意识形态连续性的背景下运作的, 16 这就意味着,国家在转变其基本土
地制度的同时,需要维持原有意识形态和话语结构的延续性。兰瑟姆
( 犔犪狋犺犪犿 , 2002 : 220 )在对苏东剧变的研究中指出,政府的合法性一方
面当然来自其物质表现,而更多的则来自政府对“转型话语”( 狉犺犲狋狅狉犻犮
狅犳狋狉犪狀狊犻狋犻狅狀 )的使用。 17 因为只有如此,人们才能够为自己的生活经历
奠定阐述的基础,在他们的过去、当下与未来之间建立起不可或缺的联
系与纽带。在苏东一些地区,由于在制度转变的同时忽视了过去 50 年
来共同的历史经历所塑造的认知资本( 犮狅 犵 狀犻狋犻狏犲犮犪 狆 犻狋犪犾 ),导致部分国
家或地区丧失其合法性基础,以及农民与国家之间互不信任的状态
( 犌犻狅狉犱犪狀犲 , 2002 )。
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在制度转型的同时又要维持原有的国家政
权统治,承续既有的治理意象和话语结构的一致性显得尤为重要。土
地制度转变的合理性显然无法从原有官僚体系和正式制度的逻辑中自
发地生长起来;国家在前三十余年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确立的社会规
范和信仰,已深深镌刻在国家肌体之上,无法轻易抹去。这就导致改革
派领导者在进行农村政策变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已有的政治治理基础,
而需要从已有的国家话语要素中选择和重新粘合,使得国家意识形态
话语既能保持延续,又能向新的可能迈出至关重要的转变步伐。正是
在这一点上,作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群众路线”起到了
关键性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原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杜润生( 2005 :
126 )在自述中回忆道:
农口有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老干部,……为了解包产
到户问题专程到安徽调查,返京前和万里发生争论。
某:包干到户,不同于田间管理责任制,没有统一经营,不
符合社会主义所有制性质,不宜普遍推广。
16. 这一点与苏东改革显然具有不同的特点,“苏东的市场转型是与政体的断裂联系在一起
的,这意味着在大规模的市场转型发生之前,政体和主导性的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
变”。这样就为名 正 言 顺 的、大 规 模 的、以 国 家 立 法 形 式 进 行 的 市 场 转 型 提 供 了 可 能 性”
( 孙立平, 2002 )。
17. “即便当下的实践是全新的,人们也需要将其置于之前的历史情境以及过去所遗留下来
的传统之中”( 犔犪狋犺犪犿 , 2002 : 220 )。
· 1 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