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79
社会· 2013 · 1
学在现代社会所面对的研究对象自身的内部的分化和复杂化。疏离感
并非仅限于描述社会科学家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在德国学术界关
于现代性的反思传统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系列关于现代性主体自我
疏离感的哲学人类学反思:人成了其自身的他者(孙飞宇, 2011 )。所
以,上述伽达默尔和韦伯的“前见”概念事实上包含了两重具体的、相互
影响的内涵: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者所持有的涂尔干式的“成见” 13 (涂尔
干, 1999 : 16 );被韦伯 - 舒茨所珍视同时又不因之而偏狭的地方性传统
和我群群体之价值与行动的意义。如果我们要在今天社会学日趋变为
一种“作为肤浅行当( 狊狅犮犻狅犾狅 犵狔犪狊犪狊犽犻狀狋狉犪犱犲 )”( 犗 ’ 犖犲犻犾犾 , 1972 )的情
况下,重提“未被驯化的社会学”( 犗 ’ 犖犲犻犾犾 , 1975 ),就必须以复杂化和具
体而开放的态度,而不是以简单化和抽象的态度,来谨慎地处理在日常
生活和生活世界之中各种层面的意义和经验之纠缠,必须以舒茨和伽
达默尔的态度而不是以胡塞尔的态度悬置工作:将现象放置回现象本
身,面对其在语境/背景/情境( 犮狅狀狋犲狓狋 )中的意义与结构。而社会科学
家若能超越作为“局外人”的限制,以我群的态度来对待研究对象,或者
进一步说,若能以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的类似努力,来重新直面因熟悉
而不熟悉的过去以及因熟悉而更为陌生的当下( 犅犪犲狉狋 , 1998 ),或许就
能够做到舒茨在他与帕森斯的论争过程中所写过的一封信里所说的态
度:我们应 该 更 “倾 向 于 在 日 常 生 活 与 科 学 生 活 中,寻 求 互 相 理 解
( 犿狌狋狌犪犾狌狀犱犲狉狊狋犪狀犱犻狀 犵 )的 共 同 基 础,而 非 只 是 批 评 而 已 ”(参 见
犌狉犪狋犺狅犳犳 , 1978 : 96 )。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阿格尔,本 .2009. 从多元的欧洲到单一的美国———美国社会理论的学科化、解构与流散
[ 犌 ]//吉拉德·德朗蒂 . 当代欧洲社会理论指南 . 李康,译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
海人民出版社: 446-460.
鲍曼,齐格蒙 .2000. 立法者与阐释者[ 犕 ] . 邵迎生,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柏林,以赛亚 .2002. 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 犕 ] . 冯克利,译 . 南京:译林出版社 .
弗格森,哈维 .2010. 现象学社会学[ 犕 ] . 刘聪慧、郭之天、张琦,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福柯,米歇尔 .1997. 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犕 ] . 严峰,译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3. 弗洛伊德在其诊所工作之中所遭遇到的来自于病人的“抵抗”( 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 ),与此处的“成
见”,虽然内在的思考理路和运行机制都不相同,然而,在结果上却是类似的。我们或许可以在
这一意义上重新来理解弗洛伊德( 2005 : 5 )在其《自传》之中引用《浮士德》之中魔鬼梅菲斯特的
警告:“对科学广博的涉猎是徒然的,每一个人都只能学到他所能学到的东西。”
· 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