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49

社会· 2013 · 1

   意识分析之中去。由 此 可见,舒 茨前 期的 思想核 心带 有胡塞 尔 的意
   识现象学性质。这一 思 路 在 胡塞 尔那 里的走 向即 为超 验现象学,尽
   管在胡塞尔晚期对具 体 的欧 洲文 化 及科 学危 机的 思考 中,开 始关注
   生活世界的概念,并将其与主体间性这一核心问题联系起来。但是,
   舒茨对于胡塞尔后期 的 努力 并不 满 意,认 为胡 塞尔仍 然将自 己的哲
   学基础限定在超验领域。
       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犔犲犫犲狀狊狑犲犾狋 )不同,舒茨所强调的生活世界
   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世界( 犛犮犺狌狋狕 , 1962 : 126 )。这一世界的特征在于
   其天然的意义性。而与此并存的特征则是与他人的共存性与“天然的”
   相互理解性。在后来的实用主义阶段,尽管放弃了胡塞尔式超验现象
   学的基础,但是舒茨仍然沿用这一解决方案,即主体间性的可能性是从
   一开始就赋予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者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文化上的主体间
       性的世界。之所以是主体间性的,是因为我们居住其中,如同
       我们居住于他人之中,受制于他人,经由共同的影响与工作而
       了解他人,同时成为他人了解的对象。它是一个文化的世界,
       因为这个世界从一开始就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意义的宇宙,比
       如,是一个我们必须加以诠释的意义结构,以及我们必须通过
       生活世界内的行动方能设定意义相互关系的结构;它是一个文
       化的世界,因为我们永远会意识到它的历史性,是我们在传统
       与习惯中所面对的世界,且因为这个世界指涉自己的活动或他
       人的活动,所以是可以被检验的沉淀物。( 犛犮犺狌狋狕 , 1962 : 133 )
       这一意义世界的存在,在舒茨看来,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
   差别所在。在 1953 年撰写的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文中,舒茨开篇
   即指出,社会科学若要作为一种科学( 狊犮犻犲狀犮犲 )而存在,则必然面对一个
   两难问题,这一两难问题乃是社会科学与生俱来的性质,即作为一种客
   观知识体系而存在、由某一个研究者所做的工作并且被理所当然地认
   为是可以被其他任何文化背景的研究者所理解的社会科学,所面对的
   并非是具备同等性质的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客观对象,而是社会世界
   ( 狊狅犮犻犪犾狑狅狉犾犱 )本身。生活于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在科学研究之前,已
   经建构着属于普通人自己的意义与关联性的结构即常识性构造,并具
   备着自身的关联性主题和工具理性手段。正如舒茨自己所说,行动者

    · 4 2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