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125
社会· 2013 · 1
犛犲狉狀犪狌 , 1994 ; 犛犪狀犱犲狉狊犪狀犱犖犲犲 , 1987 ),亦有研究指出族群聚集造成了
移民与主流社会的隔离,限制了移民进一步学习英语和适应美国主流
文化,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犡犻犲犪狀犱犌狅狌 犵 犺 , 2011 )。甚至有研究指出,族
群聚集企业中的雇主更可能利用亲缘和地缘关系剥削同种族的劳工
( 犅狅狀犪犮犻犮犺 , 1987 )。
对聚集命题的争论焦点在于族群聚集是否能为移民带来更多的经
济利益,但这场争论却没有论及族群聚集的形成机制。虽然在迁入地
社会遇到的文化不适应和就业困难是族群聚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却
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同样在面临适应困难时,有的移民群体形成了族
群聚集,而另一些移民群体却没有;有的移民群体在某一城市形成了族
群聚集,而在另一些城市却没有。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聚集的原因可
能已经预示了聚集的结果:如果是一个相对强势的聚集,族群聚集体中
的资源也较多,该族群的移民通过共享资源更有可能在经济上有所作
为。但如果是一个弱势的聚集,族群聚集体中缺乏资源,移民只能靠服
务于同种族市场来维持生存,移民在这样的聚集体中工作难以获得较
高的经济回报。目前研究者尚不明确族群聚集在一般意义上是如何形
成的( 犡犻犲犪狀犱犌狅狌 犵 犺 , 2011 ),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历史和跨族群的比较
才能回答。与族群聚集的形成相关且更好操作的研究角度是,哪些移
民会在族群聚集的企业(或其他经济体)中寻找工作?哪些移民聚集在
一起?移民是否聚集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可能取决于他们的自身条
件和社会特征,其中一些条件和特征是难以观测的。聚集者和非聚集
者在这些特征上的系统性差别被称作选择性。自身能力较强的移民加
入族群聚集企业,企业中较公平的工作环境会有利于他们施展所长;如
果移民是因缺乏技能在主流劳动力市场中找不到工作才进入族群聚集
企业,那这类族群聚集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庇护的场所,只是给这些移
民提供生存而不是发展的机会。从这个意义,评价族群聚集的作用需
要比较同一个人在族群聚集企业中工作和不在族群聚集企业中工作的
工资差异。但由于在个体层次上不能观测到反事实的结果(既一个人
不可能同时既进入又不进入族群聚集),我们只有在组层次上匹配两组
自身条件相当的移民,一组在族群聚集企业中工作,另一组在主流劳动
力市场中工作。比较这两组人在收入上的差异,才能准确地评价族群
聚集对移民的经济同化是有帮助还是有阻碍。
· 1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