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124
同乡的力量:同乡聚集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
年后的移民同化过程,在此背景下,分割同化理论应运而生。
首先,分割同化理论对线性同化理论中同化过程的同质性和同化
结果的确定性提出了质疑,指出不同族群的移民可以有不同的同化路
径,在同化结果上也可以有成功和失败。其次,该理论指出,移民虽然
试图努力适应美国社会,但他们的适应与同化受到具体社会条件和情
境制约,而这些社会条件和情境与移民的族群属性有关。族群作为一
个先决条件既决定了不同移民群体在政治机会和经济机会上的差异,
也决定了不同族群应对就业歧视和文化歧视时策略上的不同。分割同
化理论总结了三种同化结果:一是移民逐渐融入主流中产阶级社会(线
性同化);二是移民向下同化,融入当地底层社会;三是选择性同化,即
移民在经 济 上 取 得 成 就 但 保 持 迁 出 地 的 种 族 文 化 特 征 ( 犘狅狉狋犲狊犪狀犱
犣犺狅狌 , 1993 )。分割同化理论认为第三种同化结果有助于 1965 年后的
移民在美国社会取得成功。而这种局部同化往往是通过族群聚集 3 达
到的。分割同化理论认为, 1965 年之后的新移民可能有和早期移民不
一样的经历。新移民大多数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属于少数族群。因
为美国经济结构中收入较好的蓝领工作不断缩减,这些新移民的经济
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与当地社会底层杂居,移民及其后代易受到底层
亚文化的侵蚀,难以培养对美国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认同;而语言障碍和
缺乏美国本土知识,也使得移民在迁出地获得的学历和技能的价值会
贬低,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上难免受到歧视。在重重困难之下,移民以族
群聚集的方式组织起来有利于抵御美国底层亚文化对移民后代社会化
造成的不良影响,亦能在同种族的经济体中获得相对公平的经济机会
( 犣犺狅狌 , 1997犫 )。其中,认为族群聚集有助于移民在经济上取得成就的
观点被称为“聚集命题”( 犲狀犮犾犪狏犲狋犺犲狊犻狊 )( 犡犻犲犪狀犱犌狅狌 犵 犺 , 2011 )。
迄今为止,美国已有许多经验研究试图验证聚集命题,但结论并非
都一致( 犡犻犲犪狀犱犌狅狌 犵 犺 , 2011 )。有的研究证实移民在本种族的族群聚
集企业(或其他经济体)中工作能够获得更高收入( 犔犲狑犻狀犈 狆 狊狋犲犻狀犪狀犱
犛犲犿 狔 狅狀狅狏 , 1994 ; 犘狅狉狋犲狊犪狀犱犑犲狀狊犲狀 , 1987 ; 犛犲犿 狔 狅狀狅狏 , 1988 )。而有的
研究 却 没 有 发 现 族 群 聚 集 对 收 入 的 正 向 影 响 ( 犖犲犲 , 犛犪狀犱犲狉狊 , 犪狀犱
3. 族群聚集( 犲狋犺狀犻犮犲狀犮犾犪狏犲 )是指“移民群体在空间位置上聚集并组织服务于同种族市场或
总人口的经济活动。”( 犘狅狉狋犲狊 , 1981 : 290-291 )
· 1 1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