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123

社会· 2013 · 1

       虽然在城乡人口流动中已具有普遍性,但同乡聚集对农民工劳动
   力市场的影响却没有被专门评估,比如为同乡老板打工,或是在同乡较
   多的企业中工作,农民工这种在就业上的同乡聚集是否有助于他们获
   取更高的收入?以往的研究证实了社会关系会给农民工带来一定的经
   济回报(张春泥、刘林平, 2008 ),却没有对同乡身份或籍贯认同在劳动
   力市场中的作用进行过专门探讨。现有对流动人口同乡社区的研究仅
   限于个案描述,结论多是肯定同乡社区在为流动人口提供经济机会及
   生存资源上的积极影响,虽然也提及了同乡社区内部的恶性竞争和矛
   盾(王春光, 1995 ;刘林平, 2002 ),但由于在研究设计上缺乏对进入和未
   进入同乡聚集的农民工的比较,这些研究的结论很难作为对同乡聚集
   作用的可靠评价。
       基于此,本文将先回顾族群聚集命题在移民同化理论中的来源、争
   议和局限性,并指出如何在中国的情景下验证族群命题。在此基础上
   建立一个分析框架,提出研究假设用以检验农民工同乡聚集的经济回
   报。其后,使用 2010 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外来务工者的调查数据,采用
   倾向分数匹配和异质性干预模型等方法,检验农民工的同乡聚集对其
   经济收入的影响。

       二、族群聚集命题的理论争论及农民工的同乡聚集

       同化( 犪狊狊犻犿犻犾犪狋犻狅狀 )是迁移研究的重要议题,是指迁移者在历时多
   久和在多大 程 度 上 能 够 在 经 济 和 文 化 上 融 入 迁 入 地 社 会 ( 犃犾犫犪犪狀犱
   犖犲犲 , 1997 )。美国 人 口 迁 移研 究有 两大理 论解 释外 来移 民的同化 过
   程,一是线性同化理论( 狊狋狉犪犻 犵 犺狋犾犻狀犲犪狊狊犻犿犻犾犪狋犻狅狀狋犺犲狅狉 狔    ),二是分割同
   化理论( 狊犲 犵 犿犲狀狋犲犱犪狊狊犻犿犻犾犪狋犻狅狀狋犺犲狅狉 狔 )。
       线性同化理论认为,移民同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不同国家的移民到美国后,经过长期努力,逐渐摒弃来源地文化,
   接受当地文化,并最终在经济机会上与美国人趋同。该理论适用于解
   释 1890-1920 年间迁入美国的欧洲移民及其后代的同化过程,这批早
   期移民的欧洲背景帮助他们克服了移民后遇到的困难。相比之下, 1965
   年之后迁入的移民由于种族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加上美国经济结构的转
   变,这些移民的同化过程变得较为艰难,结果也更不确定( 犣犺狅狌 , 1997犪 ,
   1997犫 )。因此,线性同化理论描述的单一同化路径难以描述和解释 1965

    · 1 1 6 ·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