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92
辑上实现互洽。国家发展规划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分阶段制定发展任务,中国式现
代化以国家发展规划为行动纲领分步骤落实发展行动,国家发展规划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
标识性概念,展现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优势。因此,对国
家发展规划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对于以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总体来
看,我国国家发展规划呈现为由发展计划向战略规划转变、由单一领域向多元领域扩展、
由适应现代化规律到引领现代化潮流的迭代升级过程。
(一)由发展计划向战略规划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新生政权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和重建工业体
系的急迫任务,效仿苏联经验采用计划经济模式成为历史的选择,第一个五年计划随之拟
定。五年计划为计划经济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框架和目标,计划经济为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
施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任务是初步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采用的是政
府指令的计划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起,以工业化建
设为重点逐步转向改善民生,并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家现代化发展需求对五年计划进行长
远谋划,发展规划管理愈加发挥出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特点。《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我国国
家发展规划的重大转折,标志着我国国家发展规划由注重发展方案和指标的计划时期,进
入到由正确价值导向 -科学发展观念 -构建发展格局 -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组成的战略性规
划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完成了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 “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系统总结七十余
年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命题正式提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顺利实施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提出,表明我国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
认识,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未来中长期的战略意图和战略方案。因此,在国家发展规划引
领下,中国式现代化必将行稳致远。
(二)由重点领域向全方位扩展
国家发展计划由最初聚焦经济领域,以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到后来扩展
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全方位,国家发展规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
挥全面统筹作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并实施了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改造目标实现,我国
现代化建设成功起步,国家发展计划初见成效。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七个五年计划,国
家发展计划依然以经济领域为重点,从最初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向纵深推进。为适应改革开
放实施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改革、增强企业自主权
的企业改革、以价格改革为中心的市场化改革等多项内容,国家发展计划奠定了具有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基础。从第八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家发展计划开始突破单一经济领
域的限制,提出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
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和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
〔 20〕
度,建立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健全
村民、居民自治制度,活跃基层民主生活,提高公民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 ,以及社
〔 21〕
会主义民主法制领域发展任务。从第九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完成,我国国家发
展规划形成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以改革、创新和发展为总思路的
全方位总体布局。当前,我国正处于贯彻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立足新发展
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文化
繁荣和生态良好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发展规划引领下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
断迈进。
(三)由适应现代化规律到引领现代化潮流
以国家发展规划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适应现代化规律的必然
选择。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摆脱贫穷落后的历史使命,如何开展现代化建设关乎新生政权的
前途命运。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 “老大哥”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以五年计划的方
0 ·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