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69
素, 民主程序则是善法产生的必要条件。在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邓小平提
〔 37〕
出:“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
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
的监督。”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表示:“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
〔 38〕
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 39〕
综合政治文化、政党结构要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党性分析,党内政
治文化在中国语境下可定义为党内成员对党内组织文化、党内精神文化、党内制度文化的
价值择取与评价。党内组织文化以团结统一为内核,发挥着严密组织体系的功能。党内精
神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内核,发挥着精神支柱的功能。党内制度文化良法善治为内
核,发挥着严明纪律的功能。三者相辅相成,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最为重要
的结构要素。
四、“党内政治文化”测量指标的构建与开发
(一)“党内政治文化”测量题项的选取
在 “党内政治文化”测量指标的具体研制过程中,本研究基于对前述概念的操作化
处理,对各二级指标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入剖析,选取具有代表性、可量化观测的三级指
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三级指标编制了相应的题项 (表 1),具体内容如下。
“党内组织文化:团结统一”的题项设置。现代政党的基本要素,如明确的纲领、定
型的组织体系、一定数量的党员和领导人、约束党员行为的纪律、为实现政纲而开展的活
动等 ,构成了政党组织运行的基础。然而,这些要素并非都能直接反映党内组织文化
〔 40〕
的内在特征。因此,在构建党内组织文化的指标体系时,有必要对这些要素加以甄别和筛
选:“组织体系”侧重管理与决策机制,“党员数量”仅为组织实力的量化指标,“政治活
动”则偏向实践层面的组织执行力与社会影响力,三者均与以思想认同和行为规范为核心
的党内组织文化关联度较低。相较之下,“明确的纲领”体现了党内共识,决定了党员的
价值导向和行动逻辑,直接反映其对党组织原则的接受程度;而纪律是政党得以有效运作
的组织规范,“有约束党员行为的纪律”作为组织建设的核心指标,能够有效衡量党内文
化在实际运作中的约束力和内化程度。基于上述考量,并结合党内组织文化的基本意涵,
“在党内组织文化”维度指标建构中,本研究排除三项与党内组织文化关联较低的要素,
选取 “有明确纲领”(组织原则)和 “有约束党员行为的纪律”(组织建设)两个核心指
标,来考察党员对其的主观价值遵循。具体而言, “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
体”的党内组织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西方政党的显著标志。据此,“组织原则”子指
标反映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即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达成集中,并在集中领导下保障
民主的充分实现。本研究通过 E8 系列测项,考察党员对党组织在政治立场、财产状况、
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个人思想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管理权限的认同程度,以揭示党员对组
织边界的理解,同时反映党组织在内部治理中平衡个人自主与组织统一之界限;“组织建
设”子指标则聚焦于党组织对党员身份意识的塑造,是党员个体政治社会化的结果,亦是
党组织维持自身凝聚力的重要机制。本子指标的外显特征聚焦于党员的 “公共性”,即其
在建构公共秩序、参与公共事务、改善公共生活中所展现的公共态度与行为方式。 我们
〔 41〕
通过 D8. 2 - D8. 7 题项设置考察党员自身与普通群众相比,在公共事务参与能力、贡献度
及先锋模范作用等公共性方面的认知差异。党员身份意识不仅关乎个体政治责任的履行,
也影响党组织的整体凝聚力和行动力。选择 “组织原则”与 “组织建设”这两个三级指
标测量党内组织文化维度,旨在以 “团结统一”为切入点,评估党内文化规范层面的政
7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