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党政研究》2025年第2期
P. 58
部队伍的稳定性,保障社区治理政策的延续性,进而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提供
人才保障和队伍支撑。
二、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 “过程之维”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这里
所说的 “过程”,是指城市社区党组织在引领其他社区治理主体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实现善
治的过程,也就是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中也包含着城市
社区党组织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引领方式以及引领议
题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部分城市
社区党组织能采用柔性的社区治理方式,引领各社区治理主体共同致力于推动城市社区共
同体的构建。然而,部分城市社区党组织存在党建引领方式 “行政化”“刚性化”“技术
化” 、党建引领议题 “虚化”“泛化”“形式化”的状况,制约着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
〔 13〕
同体构建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党建引领方式 “行政化”“刚性化”“技术化”
方式决定效果。城市社区党组织的 “引领方式”,直接决定着其能否与社区其他治理
主体共同推动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进程,直接关系着党群关系的疏密以及自身执政形象
的树立。
第一,党建引领方式的 “行政化”。城市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其在
功能上的分工与居委会不同,因而工作方式也应当有所不同。然而,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
却惯常于运用行政工作的方式,对社区事务大包大揽,事无巨细,致使其陷入社区具体事
务的处理之中,这不仅无法调动社区其他治理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还无法很好地发挥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 “引领”作用。
第二,党建引领方式的 “刚性化”。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不善于运用柔性治理的方式
方法,而是采取刚性化手段,强制要求社区党员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造成居民们的反
感。甚至有些社区党组织在未得到居民同意的前提下,多次擅自去居民家里进行宣传,使
得居民产生了一种被 “上门推销”的感觉,并感到自己的生活受到了不必要的打扰。此
类 “强手段”“硬推销”的刚性方式,导致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负面印象日益加深,久而
久之则不利于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
第三,党建引领方式的 “技术化”。部分城市社区党组织陷入 “技术依赖”路径,导
致党群关系疏离。比如,有些城市社区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常年坐在办公室,主要通过电
话、微信、Q Q、邮件等线上方式与居民们进行联系。这种不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接触、
沟通与交流的方式,让居民感受不到社区干部的 “温情”,更感受不到社区治理的 “温
度”,这显然不利于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
(二)党建引领议题 “虚化”“泛化”“形式化”
内容决定形式。党建引领议题的设置直接决定着城市社区党组织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党
建引领形式。可以说,一个好产品首先得有好的 “原材料”,再加上好的 “包装”,才能
有 “销路”。如果仅仅是只有 “好包装”,包装里面没有 “料”,那么,宣传得再好的产品
也销售不出去。同理,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亦是如此。
其一,党建引领议题的 “虚化”。在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存在着
不少脱离社区实际的 “面子式服务”,这些社区服务听起来很 “高大上”,实则是 “喊口
号”“虚头巴脑”“毫无内容”,因而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这些 “面子式服务”,不
仅无法赢得群众,反而造成群众的厌恶,消解了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从而不利于城市社
6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