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党政研究》2025年第2期
P. 35
四、数字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根据数字技术体系发展的集成,可以将数字生产力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芯片
微电子时代,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提供的主要劳动资料为集成电路以及 PC;二
是互联网时代,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提供的主要劳动资料是 PC 互联网,可以
看作是数字经济的准备阶段;三是从 2008 年开始至今,提供的主要劳动资料为移动互联
网和智能工具,主要的劳动对象为大数据,由此真正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生产力的崛起,
通过技术的社会吸收过程,将引发整个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革命,这是新技术革命
在发展期的基本特征。这种吸收的技术通道完全形成,将意味着新一轮长波的开启。应对
新一轮数字经济长波,要从技术、市场、制度、要素四个方面推动数字生产力高质量发
展,构建与数字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第一,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解决数
字技术中的卡脖子问题。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广泛应用场景的优势,但是在数字关键
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等领域存在较强的国际依赖,存在卡脖子问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条件下,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出于维护单边利益
的目的,纷纷采取本国优先战略,遏制新兴国家发展,推动了逆全球化浪潮,全球市场范
围特别是高技术市场领域急剧缩减,在核心技术方面对我国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
经济形成深层次技术制约。为更好应对当前以及未来的技术战,必须加大对数字技术领域
的研发投入,有针对性地解决卡脖子问题。一是推进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根据市
场需求,瞄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各领域亟需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国家战略科技力
量实现技术突破和赶超,实现国产化替代和产业备份。二是加大对前瞻性领域的研发投
入。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在基础性、公益性、公共性技术研发领域,更好发挥政
府投资基金作用;在竞争性、市场化、营利性领域,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
心资本,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多更好地投入数字科技研发。三是强
化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型数字企业,加大 “专、精、特、新”数字企
业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战略科技企业家,发展数字灯塔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第二,建立健全高水平数字要素、产品服务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
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为数字生产力提供广阔市场空间。一是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制
机制,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协同、复用、创新效应,形成高效率、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以
数据流更好地引领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丰富和扩展数据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创
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二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应用推动
实体经济创新,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发展新经济,扩展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形成
“互联网 +”“数据要素 ×”“ AI +”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新型市场空间。
三是不断扩展跨境数字产品和服务贸易机制,不断增强数字生产力的国际竞争力,强化数
字产业集群,不断扩展海外数字市场。四是强化数字技术全球研发国际合作交流,补齐开
放创新制度短板,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技术创新开放环境。四是构建数字贸易全国
统一大市场,健全数字贸易市场机制,打通数据交易、数字产品和服务流通卡点堵点,形
成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数字贸易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三,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提供制度基础。一是探索
数据所有制新型权利结构。建立健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
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形成有利于数据生产、流通、使用的所有制关
系,推进数据大范围、多领域融合使用,发挥数据聚合新效能。二是建立健全数字空间中
3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