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党政研究》2025年第2期
P. 27
党 政 研 究 2025 2
数字生产力:构成、性质与发展路径
———基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肖 磊 易 莉
〔摘要〕大数据的形成标志着数字时代的开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
体系的深度融合和社会吸收产生了数字生产力。数字生产力是数字劳动创造数字资料和信息产
品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包括数字数据、算法和智能工具以及数字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数字生
产力生产非物质产品,是通用的、新分工领域的劳动生产力,在现实中表现为 “数字资本”
的生产力。数字生产力的演进遵循技术、市场、制度协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国经济高质量
发展提供了新赛道、新优势和新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抓住数字生产力崛起的重
大战略机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断保护、解放和发展数字
生产力,以数字经济的发展引领和带动高质量发展,构筑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生产力
基础。
〔关键词〕数字生产力;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5)02 - 0025 - 11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 ( Iot) (取首字母合称 “ ABC
DIG”)等为代表的数字通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成为
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先导。这种生产力的跃迁式变化给传统生产力赋予了新的属
性、开拓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要素组合方式,改变了劳动社会化和生产资料使用的基本
特征,引起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
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及时并准确捕捉和把握这种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规律,对
〔 1〕
我国深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
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外学界已经开始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数据生产力 、信息生产力 、
〔 3〕
〔 2〕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 “‘大思政课’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研
究”( 23JDSZK090);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
演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3ZDA023)
〔作者简介〕肖磊,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四川 成都 611130;
易莉,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四川 成都 610041。
5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