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党政研究》2024年第1期
P. 74
理其内外事务而实现自身生存发展和领导执政的权利的过程与政治关系的总称;有些说政
党政治是政党影响国家、政党、社会、政府、利益集团等的方式和程序的总和;有些区分
出狭义和广义的政党政治概念,前者指的是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现象,后者指的是政党掌
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并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
治现象。这些政党政治概念试图涵盖诸多现象,然而又不总是明确而清晰,让人理解起来
十分困难。不过大致而言,如果说国内学界所说的政党政治还有交集的话,那么就是指政
党执政 (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现象,基本上就是政党执政的意思,只是不区分各国的
政治体制差异而已。如果这就是政党政治的意思,那么这样的政党政治研究,其目的何
在,意义何在?有的认为,这种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政党产生发展及其功能作用发挥的兴衰
成败规律和经验教训、各类政党制度的普遍规律和特点,以及各国政党政治变迁发展的一
般规律和普遍原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就明显跟政党政治或者说政党执政研究的关
系不够紧密,其主题是分散的,实际上是按照迪韦尔热所设定的框架———研究政党和政党
体系这两个并列的题目,而且这样的研究明显是政党社会学的套路。既然如此,这种政党
政治研究就恐怕很难称得上是政党政治学研究,其研究意义也是大可怀疑的。
四、政党政治学研究框架的重构
在明确了政党政治学是政党治国研究以后,政党政治学的研究框架也就不可能不作出
不同于以往的重大改变。研究框架是为了解决研究主题中所设定的核心问题,按照一定的
逻辑,逐次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设计;而根据框架设计去开展实质性研究所得到的结果,
就是我们最后看到的研究内容,也就是具体的研究成果。本文已经证明,过去的政党研究
大多是社会学研究,而政党社会学的研究框架,经由奥斯特罗果尔斯基的开创,到迪韦尔
热就大致定型了,这就是分别研究政党与政党体系。如果细分的话,则包括对政党的概
念、产生、组织、影响作用以及对政党体系的概念、分类、形成等具体问题的研究。后来
有些学者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增加了对政党的发展变化以及对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政
府的关系等具体问题的研究。然而从这样的研究框架设计中,我们很难看出政党社会学所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所以其研究主题才显得如此宽泛和散乱。但无论如何,既然政
党政治学不是政党社会学,那么也就不可能沿袭后者的研究框架,而必须根据其设定的研
究主题,重新设计研究框架。
我们已经明确,政党政治学是政党治国研究,其研究对象是政党,但并不是泛泛地、
漫无目的地研究政党,而是致力于解决政党时代如何实现国家良治的问题。由于在政党时
代,政党普遍在各国执政和治国,所以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变换一下说法,就是如何实现
良好的政党治国。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本文提出政党政治学可以按照政党治国的
体系、能力、成效和改进的框架来开展研究。其中, ( 1)研究政党治国的体系,是要解
决政党时代到底是谁在治国的问题。我们发现,在政党时代,一国无论存在多少个政党,
都不是某个政党单独治国———那也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总是一个或若干个政党联系或控制
着一定的社会力量来共同治理国家,这就形成政党治国体系,只不过那些执掌国家政权的
执政党在其中占据中心位置,而其他组成部分则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所
以要搞清楚政党时代到底是谁在治国,那么就要从政党治国体系入手,而不能从狭隘的执
政党入手,否则将不得其法。( 2)研究政党治国的能力,是要解决政党时代国家治理是
如何进行的这个问题。政党治国能力就是政党治国体系的功能发挥状况,是在其运作过程
中体现出来的,从而体现了政党时代国家治理是如何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从政党治国能
力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3)研究政党治国的成效,是要解决政党时代国家治理的结果
如何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成效,并不简单等同于结果,而是结果与目标任务的对比状态,
也就是目标任务是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及由此所付出的代价如何,所以用政党治国
成效来开展研究就更加全面和准确。( 4)研究政党治国的改进,则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
上,直接回答如何在政党时代实现国家良治的问题。由于我们既无法确切预期政党的消
2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