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党政研究》2024年第1期
P. 65
出:“我认为人文科学需要确认两个前提:其一是技术统治的确立,其二是全球一体的现实。
只有确认了这两点,人文科学才可能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并且积极界定自己的未来使
命。” 在反思性拷问人文科学处境的认知基础上,重建人文科学,应该从五个方面努力。
〔 46〕
首先,应该重新恢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人文信仰、人文情感、人文品质、人文精
神,使其人文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新人文化的基本准则,可用刘易斯·芒福德
( Lewis Mangford)的话来表述: “要想真正得救,则人类需要一种类似宗教的自动皈依:
必须以有机世界观代替机械世界观,必须重视人格和生命远过于机器和计算机。”
〔 47〕
其次,应该重建社会化的人文信仰、人文情感、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体系。一是要重
新拷问人能否独特地存在和生存的问题。客观地看,人的存在和生存的独特性问题,虽然
客观地呈现历史的连续性取向,但最终张扬时代性诉求。比如,在遥远的古代,是相对广
袤的自然世界而叩问人何以可能独特地存在和生存。在逝去不远的近代,是相对宗教而拷
问人何以可能独特地存在和生存。当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却必然相对人工智能、基因工程
这样的技术而追问人何以可能独特地存在和生存。二是应该拷问人的情感能否被替代,包
括人的情感能否被物质、技术、机器所取代,物质、技术、机器能否拥有人的情感。这一
问题的实质是人在人工智能时代应不应有生物人的情感防线。三是应拷问信仰能否被替
代。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人工智能是否有权破译人的心灵世界,将人的生命的神圣和人的存
在的神性拱手交给智能机器。四是应该拷问生物人的伦理属性和政治属性能否被智能技
术、智能机器的伦理所替代。只有对如上四个基本问题予以重新审查,人文信仰、人文情
感、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体系的重建才成为可能。唯有当重建起人文信仰、人文情感、人
文精神和人文知识体系时,才可为人文科学的重建提供土壤、动力、方向和指南。
再次,应该振兴哲学,创建当代哲学,以为重建人文科学,抵御人工智能技术颠覆人
类独立存在和主体地生存提供最终的存在论依据和思想的基石。
从次,应该重建人文教育,将人文信仰、人文情感、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体系的重建
和坚守,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包括基本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并以人文教育
引导和规训科学教育、政治教育和经济教育。
最后,应该以人文信仰、人文情感、人文品质、人文精神和人文真知为指南,重建以限
度生存和共生节制为根本准则的人文主义的伦理价值体系、政治实践体系和经济市场体系。
五、结语
《暂停巨型 AI 实验室:一封公开信》是人工智能业界发出的自我警告,即只有当确
信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效果是积极的,其风险是可控的,才应该开发。同时,这种信心
必须得到验证,并随着系统潜在影响的大小而加强。OpenAI 最近关于人工智能的声明中
指出,“在开始训练未来的系统之前,可能必须得到独立的审查,对于最先进的努力,同
意限制用于创建新模型的计算增长速度。我们同意,现在就该采取行动。”
〔 48〕
对于已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工智能而言,其呈现出来的风险如何才是 “可控的”?那
就是人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拱手交给机器。回溯人类史,人从自然人类的黑暗
深渊中走出向文化人类方向进化,将动物存在转变成人文存在,并不断向前攀登文明发展
的阶梯,其中每一个环节,人类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由此成就了人类自己。人类
的继续存在而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同样需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当面对已经
获得超越人类的意识、思维、认知、逻辑及其灵活创设和应用自然语言的能力的人工智
能,人类自己掌握自己的存在命运变得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重要,也更根本。面对已初具
无限可能性的人工智能,人类掌握自己命运长存永久的方式是重建人文信仰、人文精神、
3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