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115
系统方式联动叠加” 。
〔 1〕
面对疫情后社会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局势,青年就业群体在网络空间的自我表达以
及话语构建变得尤其微妙,成为关联意识形态统一、道路自信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场域。
有学者指出网络舆情呈现出过度自我表达倾述的趋势,即过度凸显个人话语表达、情绪驱
使明显,并逐渐演化为极端倾向与反权威话语,威胁着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与此同时,
〔 2〕
青年群体在多重角色扮演和多维度社会责任的压力下产生的焦虑情绪在经过网络表达放大
后会逐渐向质疑公权机关的方向演绎,从而严重消解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青年网络迷群
〔 3〕
的意志表达也存在走向娱乐化、低俗化、极端化和情绪化的可能。 我们需要警惕,这些
〔 4〕
青年就业群体在网络空间的表达与话语构建所酝酿的潜在风险和危机不是偶发独立事件,
而有可能在形态上具有连锁联动、相互交织的特性,从而出现相互叠加联动,进而演变和
升级 。比如,后疫情时期西方敌对势力 “泛政治化”我国所面临的一些阶段性社会经济
〔 5〕
问题,并在网络空间持续渲染 “新自由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等舆论话语,导致许
多青年产生个体利益诉求与国家利益主张割裂的错误认知。有关青年网民 “抵制 996 工作
制”的舆情危机就是将违背劳动法行为经由相关话语陷阱的渲染、发酵,逐渐对我国主流
价值观产生动摇的最好例证。
〔 6〕
针对青年就业群体网络话语相关风险的复杂性,新安全格局的构建不仅需要党和政府
分析其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风险,还要化被动为主动,采取积极的手段塑造新安全格局,
满足新发展阶段对安全的新要求。 基于这一认识立场,本文首先从 CNKI 平台上搜集
〔 7〕
“青年网络话语”的相关研究文献,并用 CiteSpace 信息可视化软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关
键词图谱、聚类以及突变词分析以展现当前青年网络话语的特点。紧接着,本研究又对排
名前列的关键词进行了主题分析,认为 “青年就业群体心态” “青年主动行动 (表达)”
两类主题研究亟待丰富拓展。随后,本研究基于知乎、豆瓣、Bilibili 网站 (“ B”站)所
得到的有关青年自我范畴化网络空间表达升级的实证也回应了该论点。最后,基于分析结
果,本文从青年就业服务优化与网络舆论防范两个方面提出引导青年就业群体网络空间话
语与缓解社会风险的应对之策。
一、就业困境与青年就业群体网络话语知识图谱分析
青年作为社会重点劳动群体,其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完
善新安全格局的 “稳定器”。然而,在后疫情时期,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的三重挑战使我国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成为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风险
因素。如前所述,青年群体的就业心态以及行动实践成为审视社会风险以及构建新安全格
局的重要内容。然而,实地调查以及大样本问卷调查在研究执行阶段将面临各种现实困
境,比如资金与时间成本高昂、目标群体选择、数据信度与效度达不到预期等,不太适合
成为研究者快速获取研究主题相关基础知识和前沿主题的路径。此外,青年就业群体与网
络空间用户群体高度重叠,无论是群体构成还是话语生产都有显著特征。有学者指出青年
群体在网络空间形成稳固的文化圈层,这一群体不断通过语义内容和情感价值来构建网络
话语的壁垒。 同时,网络话语本身也不断生产冲击社会机制与话语准则的文化 “隐喻”
〔 8〕
与 “符号” ,映射着社会情绪以及青年就业群体的心态 。于是,本研究尝试通过
〔 10〕
〔 9〕
CiteSpace 信息可视化软件对青年就业群体网络话语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产
出了知识图谱。通过此路径,梳理出青年就业群体网络话语的研究热点、前沿方向以及发
展趋势,为同行学者们了解目标群体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构建与相关影响力提供有力的参考
数据。
1 ·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