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68
动、统一步调向前进。作为长期执政党制定的党内法规,它不限于调整政党内部事务,要
将其调整功能置于治国理政的战略全局来考量 ,这本身就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过程。
〔 12〕
二是全域式推进党的建设,全方位提升治理能力。突出整体谋划,继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监督保障,改进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全面增强党的
执政本领;突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内法规建设贯穿党的各方面建设,不断提升
管党治党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全方位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成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
政党。
第二,全过程覆盖。一是从时间上看,党内法规作为管党治党的制度实践,自我们党
诞生之时即已存在。第一次正式提出 “党内法规”概念的是毛泽东。1938 年 10 月,他在
《论新阶段》中提出 “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个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
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 。这表明我们党很早就已经运用党
〔 13〕
内法规进行管党治党。二是从组织实施的角度看,党内法规的生成是组织集体决策的产
物,是党的统一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规范性,这也是党内法规的鲜明特色。
党内法规的组织实施是指党内法规的遵守与执行,确保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 “有法可
依”,是将党组织的职权职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落地落实的过程。三是从效力上看,党
内法规效力是由规范力、引领力、执行力综合作用形成的 “合力”。党内法规的规范力指
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引领力指党内法规对于党组织和党员较之于法律对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更严格的要求,可以对全社会规范产生正面引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其
溢出效力;党内法规的保障力指作为管党治党、执政治国的制度形式,在加强党的领导、
强化党的政治属性、实现其执政使命方面的作用。上述三个方面作用,包含了管党治党的
各个方面,即全覆盖大党独有难题的各个方面。
二、党内法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运行机理: “动力发生—过程要素联动—党规保
障”的基础逻辑
在 “理念—制度—治理”的框架内,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党内法规解决大党独有难
题的可能性。在这个框架内,不同维度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一个有组
织的整体。当理念、制度与治理维度之间相互关联时,它们在内在地呈现出各要素互联互
通、互相作用的机理,逐步构造出一个有着内在运行逻辑的有机整体。由此,在 “理念—
党规—治理”的框架内,党内法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有序运转的机体、要件、场域等要素
得以形成,在运行中呈现出 “动力发生—过程要素联动—党规保障”的逻辑脉络。
(一)“双元逻辑路向”:党内法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运行理路
从理念引领到党规治理的各环节,党内法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在第一个环节呈现出
“个体性”与 “整体性”兼容互联的特点。依规治党的对象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目的是
统一党的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项活动,这意味着依规治党围绕个体与集体而
生成了各种关联与聚合,由此产生了纷繁复杂的政治关系,进而形成聚焦初心使命难题、
团结统一难题、执政能力难题、自我革命难题等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推进路径。如何有效
地将数量众多的党员个体意志统一于组织的集体意志,如何加强和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
设活动,如何将党规之治贯通国家治理全局,这是治理现代化的着力方向,也是党内法规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能否落实落地的关键考量与重要根据。长期执政、大国执政、一党执政
条件下形成的大党独有难题,要求治党必须依规以及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同时发
挥党内法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这构成了党内法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 “动力发
6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