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88

穷”。 虽然秦国历史很短,但郡县制在历朝历代中的国家治理目标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郡
                   〔 69〕
             县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专制,权力集中于一人手中。
                  关于郡县制下的专制,在中国思想界有两次重要的反思或批驳。第一次是明末清初,
             主要代表人物是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唐甄等知识分子,他们反对君主专制。不过,
             这次反思受李贽思想影响很深,李贽的思想主要是批驳了程朱理学的非人性论,而倡导人
             与人之间的平等性,人不是臣服于皇帝恩德的被动政治客体,而是拥有在自己财产基础上
             “持有主见的主体性存在”。 在批程朱理学的 “存天理、灭人性”而倡导人性方面,王夫
                                          〔 70〕
             之是紧随李贽之后的思想家,但在政治思想上进行全新探索的则是黄宗羲、顾炎武、唐
             甄。所谓全新的探索在于,他们在思想界第一次对君主专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谴责,在专
             制制度之下,为人君者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
             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
             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这完全背离了 “天下
             为主,君为客”的古风。 因此,如顾炎武提出 “众治”的主张,即 “建国亲侯,胙土命
                                       〔 71〕
             氏,划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他认为这就是一种 “王政”。 这些都是中
                                                                                             〔 72〕
             国本土自然产生的启蒙主义思想,后世对此思想尤其是对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的评价
             颇高,认为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以今日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
             (现译卢梭)《民约论》(即 《社会契约论》)出世之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
             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它所 “含有的民主主义思想,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
             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 日本学者则认为黄宗羲的政治主张集中表现为强调 “民的自私
                                      〔 73〕
             自利在体制内得到满足的君主制”。 需要强调的是,笔者虽然不赞同日本学者所说的,黄
                                                  〔 74〕
             宗羲的政治思想只是反对明朝专制,而不是超时代性的反君主专制,但归纳黄宗羲思想中
             的 “民的自私自利”则有重要价值,即在当时 “私有产权”思想已经有萌芽了。欧洲自
             由主义从洛克开始就强调私有产权是现代文明的基石,遗憾的是,中国后来没有出现第二
             个、第三个黄宗羲,因此,中国与现代文明长期无缘。
                  第二次是近代 (清末)康有为、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等学者。康有为以 “大同”
             来反对专制,但 “大同”是理想,他以历史循环论为理论依据推行变法,即实行君主立
             宪制,以宪法来限制君权。不过,康有为的大同思想非常庞杂,仅仅从经济思想看,其中
             不仅有中国传统的 “公”,也有西方尤其是受到了西方社会主义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
             “公”的成分。萧公权认为,康有为在大同预期的社会经济变革中, “不论生产和分配,
             都是共产式的。经济生活的各面都是国有或共有,农、工、商都为 ‘公有’。在乌托邦之
             中,一切私有财产、土地与其他,都将消失”。因此,康有为在诊断资本工业制度病症时,
             “尤倾向于社会主义思想”。 严复长期在英国留学,直接触碰到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
                                          〔 75〕
             和君主立宪思想,这对他反专制的思想具有直接的塑造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翻译了大
             量的启蒙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学说,对当时中国思想界影响很深,包括梁启超也是直
             接受到了其翻译学说的影响。当然,梁启超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很早就已经萌生了,梁启
             超于 1897 年发表了 《说群》一文,有学者认为这篇文章表明,梁启超已经涉及以政治参
             与、政治共同体、政治合法化等政治现代性问题为内容的制度性反思,这也意味着 “中国
             正经历着一场一定意义上是中国政治传统里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 。当然,关于秦国统
                                                                                   〔 76〕
             一中国后的郡县制是否是专制制度,钱穆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不认为秦以降的中国
             政治传统就是独裁与专制。他认为 “皇权与宰权的划分”,把自秦汉以来都说成是 “皇帝
             专制,那是和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 不过,钱穆的观点受到了多方的批驳,也不是思
                                                     〔 77〕
                                                                                                ①
             想界的主流。如果说,明末对专制体制的反思只是昙花一现的话,那么清末对专制体制的
             反抗则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并且是君主专制制度倾覆的重要前兆。

                 ① 对钱穆先生这一观点最严厉的驳斥是王亚南先生。参见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39.
                  6 ·  ·
                 8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